乳業江湖告急:蒙牛、伊利網絡“公關戰”
2010-10-21   作者:張旭 衣鵬 王文嫣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伊利與蒙牛之間從不缺爆炸新聞,兩家乳業巨頭再次因聖元“早熟門”、“DHA門”而陷入激烈的爭鬥中。
  10月19日晚間,有網上微博稱聖元奶粉“性早熟門”事件係人為的、有組織、有預謀、有計劃、有步驟被策劃的事件,暗指蒙牛是幕後“黑手”。10月19日深夜,一封來自伊利集團的網帖《蒙牛集團蓄意破壞我公司(伊利)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案件偵破進展》更將該事件的幕後策劃直指蒙牛集團。
  該網貼直接指出,蒙牛集團總裁助理楊再飛、蒙牛集團兒童奶項目負責人安勇等人及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有限公司、北京戴斯普瑞網絡營銷顧問有限公司等數人涉案。
  次日,蒙牛集團向本報發來官方聲明,稱“蒙牛集團從未策劃、組織、實施任何與‘聖元奶粉性早熟事件’的有關活動;蒙牛集團已經就此事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製造這一虛假信息的個人、組織的法律責任。”

  蒙牛涉案

  “這個事情最早出現在7月份。”伊利公關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是因為當時我們發現有大量消費者以“孩子媽媽”身份發帖批評我們的産品不好、存在問題,當時大量出現,我們感覺很奇怪。”
  該文&&,集團公共事務部和液態奶事業部第一時間通過危機監測系統發現事態後,及時向潘總做了匯報,潘總馬上判斷出這是一起針對我們的有組織、有預謀的惡意攻擊事件,立即部署啟動應急公關程序。
  伊利公關部負責人&&,“公司很重視,隨後就進行調查,發現帖子地址都來自同一個地方,當時我們擔心怕是國外企業在背後操縱打擊國內奶粉品牌,就很快報案了。”
  一熟悉博思智奇公關公司的公關界人士告訴記者,“楊再飛蒙牛總裁助理的身份是虛職,只是挂名,主要身份是博思智奇老闆。”另有媒體報道,楊再飛10月20日已經被公安機關帶走。
  對此,10月20日下午,蒙牛給本報發來官方聲明&&,“蒙牛集團所有高管均在正常工作”。但曾為蒙牛高端乳品特侖蘇做過“OMP策劃”的趙姓人士向記者核實,他認識安勇,且安勇已經被抓。
  針鋒相對,伊利也發布了官方聲明,該公司明確&&:經警方縝密偵查,這起利用網絡媒體惡意損害伊利集團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的案件已被偵破,此案涉及蒙牛乳業、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有限公司(據公開資料顯示,蒙牛乳業總裁助理楊再飛還兼任該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其副總經理趙士勇為蒙牛乳業首席顧問)、北京戴斯普瑞網絡營銷顧問有限公司相關人員。
  伊利官方&&,“蒙牛乳業兒童奶負責人安勇及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有限公司趙寧、郝歷平、馬野4人已於近日被檢察機關正式批捕,李友平、張明2人網上追逃。”
  記者撥通了傳聞中曾接受司法調查的蒙牛集團兒童奶項目職員劉慧芳的電話,劉慧芳首先確認了自己的身份,然後以一句“這件事別再説了”匆匆挂斷電話。蒙牛集團副總李彤告訴記者:“據我了解,聖元奶粉的事情不是蒙牛幹的。我們已經向警方報案了。”
  上海翟建律師事務所刑事辯護律師張培鴻認為,在類似的網絡營銷事件中,如果爆料者所述情況與企業實際情況嚴重不符,涉嫌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如果是對自然人的人格詆毀則涉嫌誹謗罪。媒體對網絡傳聞未盡審核義務而進行報道,如報道內容不實,當事人可追究媒體侵害名譽權的民事責任。從實踐來看,類似的事件中,實際涉嫌侵權的個人和媒體眾多,當事人可能最終只選擇部分侵權人進行維權。
  不過,對於該文反映的情況,伊利集團相關人士&&,基本屬實,但是當記者追問是否是伊利方面的人發布的上述文章,該人士連忙&&“不能這樣説”。
  記者輾轉找到該市經濟開發區公安分局一負責人,該負責人“&&不能接受採訪”。對於上述説法,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官方未作説明。

  爭鬥不斷

  蒙牛與伊利同為來自內蒙古的乳業企業,有着極深的歷史淵源,二者輪流把持國內乳業的前兩把交椅。但是由於牛根生等人是從伊利出走的,因而形成微妙的關係。今年6月,本報記者曾實地調查黑龍江肇東雙方的奶源爭奪之戰。
  蒙牛與伊利再次起紛爭,這讓整個乳業行業人士深感擔憂,擔憂兩大巨頭的連年攻戰,會毀掉中國整個乳業行業。
  乳業專家王丁棉對記者&&,目前乳業行業最不願看到結果是有兩個:一是不願看到再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三聚氰胺事件國內乳業深受重擊,前不久又出現“性早熟”炒作事件,連續出現讓人擔心;二是最不想看到的是國內企業“窩裏鬥”,窩裏鬥不僅把聖元捲入其中,導致消費者對整個國內乳品企業不信任,不願使用國産奶粉,這樣不僅打擊某一個企業,也危及整個産業。
  而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專家強調,蒙牛和伊利雙方爭鬥太多,“你整我我整你,歷史恩怨摻雜其中,讓乳業的競爭演變成了江湖之間的恩仇報復。之前蒙牛的特侖蘇OMP事件,也存在一定的隱情,結果是窩裏鬥,雙方受損、行業受損,外資品牌乘機而入,把國內市場白白讓給外資品牌。”
  王丁棉建議,這種非正常競爭應受到指責和抵制,乳業行業協會要出面來協調企業之間的這種非正規競爭,企業本身要在法律框架內,公平、公正競爭。“國內企業要講團結,不要用江湖手段解決紛爭;另外企業也不要過快發展,過快發展就會出現搶市場、搶奶源競爭,結果則是中小企業受損,市場受到危害。”
  一位曾接近蒙牛高層的資深策劃人士趙先生&&,“安勇人是好人,但是在市場利益競爭上,為了各自的利益,就難以區分好壞了。這次紛爭背後不管是誰搞的,都沒有贏家,反而會削弱捲入其中的企業本身。消費者第一反應是國産奶粉出問題了,在抵制聖元的同時,照樣不會買國産其他品牌的奶粉。”

  公關戰

  如此商戰,早已伴隨乳業寡頭們的沉浮,但話語操控者突然落網,則是一連串事件中的意外。
  10月19日夜,博思智奇總經理楊再飛與外界失去聯絡,本報記者未能撥通其手機。次日,楊被帶走調查信息通過多種渠道流出,亦有媒體援引呼和浩特警方信源證實。楊的助手20日回應記者稱,“對楊的調查尚未進入任何司法程序”。而伊利當日聲明強調,在楊再飛20日被帶走調查前,博思智奇已有趙寧、郝歷平、馬野被檢察院批捕。蒙牛聲明則並未否認公關策略涉及伊利産品,但強調未策劃“聖元性早熟事件”。
  “據現有信息,嫌疑人很可能以損害商業信譽罪被起訴。”一位業內商務律師分析。若案情落定,博思智奇公司的相關公關職員或將遭受自由刑,並可能與蒙牛同時支付罰金與賠償金。
  這不僅將觸及新興的公司,案情很可能連帶整個業務模式的清查。
  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有限公司,註冊資金僅25萬元,成立於2005年9月,現法定代表人為張俊芳。其工商資料顯示,公司為自然人投資控股的實體。公司網站顯示,其長期客戶中不乏知名企業,其中蒙牛的案例被公司作為範例公開展示。近日,該公司獲得一項公共關係案例獎項,亦與蒙牛産品的營銷有關。
  此次受查的楊再飛,在媒體公關界頗具聲名。有業內人士稱,出身於主流媒體的楊擅長為媒體“供料”。在蒙牛遭遇外資並購期間,他策劃過輿論應對,由此獲得信任。但了解其公司的媒體從業者,則因其曾與記者間的糾葛,業內存有不小爭議。
  在寡頭沉浮的乳業圈,近年來的“話語戰爭”尤為顯著。伊利蒙牛的市場份額狀況膠着,且因兩年前三聚氰胺事件,奶業市場面臨調整期。據今年半年報,伊利上半年的營業收入146.93億元,超過蒙牛2億元。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觀察到,這種專業公司的輿論操控,已從最初的短期項目競爭、共同公共危機中的應對競爭,轉化為一種常態。近兩年“類似事件頻發,攻擊性增強,但因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渠道繁多,均有大量證據可查,可帶出一整條産業鏈”。
  上述人士稱。在伊利、聖元嬰幼兒産品受質疑同期,蒙牛冰激凌的生産環境等圖像亦在網絡中傳播。媒體亦曾報道,多年前伊利曾聘請公關公司就競爭者制定針對性公關策略。
  種種背景下,這宗特案因此存有變數。此次伊利向警方主動舉報,經偵部門以刑法明確載入的損害商業信譽罪,或將有更進一步發展。“伊利和聖元可以單獨提請民事賠償,如果以另案起訴,實際上可能讓蒙牛長期處於不利的輿論環境中。”上述商務律師分析,“蒙牛尋機反訴也有可能。”
  “協調”是另一種可能。20日雙方均有聲音稱,已告知有關政府部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蒙牛:未策劃“聖元性早熟”事件 2010-10-21
蒙牛事件讓網絡黑社會現出真身 2010-10-21
蒙牛陷害聖元是真是假 2010-10-21
蒙牛深陷抹黑門 過度營銷釀犯罪營銷 2010-10-21
蒙牛“陷害門”事件揭秘 2010-10-21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濤:中國貨幣政策調整正當其時[思想]韓志國:關於徵收房産稅的政策建議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