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聖元伊利暗戰 引發新一輪消費者信任危機
2010-10-21   作者:袁祺  來源:東方網-文匯報
 
【字號

    核心提示:蒙牛方面在下午發布的聲明中堅決否認與“聖元奶粉事件”存在任何關聯,但未對伊利相關事件作出解釋。至於蒙牛公司與聖元奶粉“性早熟”事件之間是否存在關係,鄒江稱“對此一無所知”。

  雖然真相暫時無法辨明,但可以確定:對於屢經風雨、已經非常脆弱的中國乳業,這次網絡“爆料”將引發新一輪消費者信任危機,造成又一次巨大打擊。 
  一度引起軒然大波的“聖元奶粉致幼兒性早熟”事件,是由蒙牛捏造事實蓄意製造的?昨天凌晨,一則指稱“聖元奶粉事件幕後黑手是蒙牛”的消息,通過微博轉載方式飛速傳播。在相關的帖子中,網友不僅明確指出“聖元奶粉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蒙牛公司,更爆料稱,蒙牛還曾試圖借用網絡攻擊國內另一乳業大企業伊利公司的産品質量,但被伊利察覺並及時報案。 
  蒙牛方面在下午發布的聲明中堅決否認與“聖元奶粉事件”存在任何關聯,但未對伊利相關事件作出解釋。傳播學專家&&,儘管真相未明,但此事提醒我們:在網絡高度發達並使得傳播成本相當低廉的今天,要杜絕對網絡的惡意利用,構建對於信息傳播者的“軟約束”,比制定詳細的法律條文更為重要。
  
  深夜網帖“性早熟”竟是網絡陰謀?
  
  10月19日深夜,有網友在自己的微博上發文,稱“‘聖元奶粉致幼兒性早熟’事件是有組織、有預謀、有計劃、有步驟地被策劃出來的!幕後黑手竟然是蒙牛!”隨即,這條博文被瘋狂轉載,並不斷有網友對內容進行補充。
  昨天下午,在國內知名網絡論壇“貓撲”上,又出現新帖,題為“爆料:蒙牛是如何策劃陷害聖元的?”ID為“張在元”的作者自稱是“某公關公司策劃”。此帖詳盡描述了蒙牛如何利用在網絡論壇發帖和轉載的方式,炮製“深海魚油會導致兒童性早熟”的説法,借此直接攻擊伊利、聖元等生産含深海魚油奶製品的企業。作者提到,伊利公司由於及時察覺並向公安部門報警,幸而沒有受到大的損失;而聖元則成為不正當競爭手段的犧牲品;目前,策劃這一系列事件的蒙牛內部及其公關公司的相關人員已被批捕。  
  記者輾轉&&上伊利公司員工鄒江(化名)。他告訴記者,網上所流傳的帖子中,關於伊利的這部分“基本上是真實的”。“今年7月,我們在開心網上看到一個經過30多萬次轉帖的帖子,指稱伊利的兒童奶産品有質量問題。”鄒江説,由於感覺網帖存在幕後推手,伊利公司很快向內蒙古公安廳報了案。經過警方調查,在國慶節前拘捕了一批相關責任人,大致和網上流傳的名單相符。至於蒙牛公司與聖元奶粉“性早熟”事件之間是否存在關係,鄒江稱“對此一無所知”。
  
  撲朔迷離乳業“混戰”真相難明
  
  昨天下午,蒙牛公司通過官方網站發布《關於蒙牛被誣陷策劃“聖元性早熟”事件的聲明》,否認曾經參與任何與“聖元奶粉事件”有關的活動,並稱已就這起製造虛假信息的事件向警方報案,要求追究相關個人和組織的責任。聲明還強調,“蒙牛集團所有高管均在正常工作”。但聲明中沒有涉及任何與伊利公司有關的內容。  
  聖元公司在接受採訪時&&,對此事不便置評,但相信真相終究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與此同時,有媒體稱,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的有關負責人對媒體確認了蒙牛公司高管被抓一事,但拒絕在電話中透露案情。記者試圖向內蒙古公安廳求證,但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對於網上有人稱這次“爆料”是由伊利主使,鄒江明確否認:“我和很多同事今早一到公司就接到許多詢問電話,都是一頭霧水。”他説,儘管公安機關已確認之前針對伊利産品的網絡攻擊是由蒙牛主使,並拘捕了相關責任人,但出於息事寧人的考慮,伊利公司並不想將此事大肆張揚。不過,針對目前的局勢,公司可能會在之後作一次公開表態。
  在網上討論中,不少網友慨嘆,“今後還敢相信誰?!”雖然真相暫時無法辨明,但可以確定:對於屢經風雨、已經非常脆弱的中國乳業,這次網絡“爆料”將引發新一輪的消費者信任危機,造成又一次巨大打擊。
  
  網絡時代“軟約束”缺失難阻惡意傳播
  
  “肯定有人在説真話,而有人在説假話;問題在於,局外人很難辨別。”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新聞系主任張濤甫博士指出,借用互聯網進行惡性競爭,對於企業和行業形象的負面影響,可能比利用其他媒介都更嚴重。值得關注的是,在網絡傳媒相當發達的今天,為獲取巨大影響所付出的成本已相當低廉。
  張濤甫&&,對網絡傳播的負面作用必須約束,包括“硬約束”和“軟約束”。國家完善立法、切實執法,是“硬約束”;但更重要的是“軟約束”,如今有些企業倫理嚴重缺失,欺詐性行為似乎變成了可以隨意使用的商業競爭手段。
  “法規不完善,道德又缺失,爭論就成了無意義的‘狗咬狗’,消費者如何還能擁有信心?”張濤甫説,在如今不少人的價值觀裏,只要不受到法律處罰,似乎所有行為都可以被接受。事實上,相對法律的強制性威懾,企業的道德自律是真正杜絕誹謗、誣陷等惡意傳播行為的希望所在。這種道德自律或者叫“軟約束”的確立,不是某一家企業可以獨立完成,而需要整個行業乃至整個社會共同努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蒙牛伊利因“DHA”掀波瀾 2010-10-21
蒙牛:公司與聖元性早熟事件無關 2010-10-21
伊利稱蒙牛人員因惡意攻擊已被批捕 2010-10-21
蒙牛“陷害門”事件揭秘 2010-10-21
蒙牛上半年凈賺6.2億元 2010-09-01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濤:中國貨幣政策調整正當其時[思想]韓志國:關於徵收房産稅的政策建議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