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偽劣商品在烏干達遭遇圍追堵截
部分華商開始摸索經營轉向和産業轉移
2010-10-19   作者:記者 田野/坎帕拉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東非國家烏干達,中國商品主要佔據低端市場,其中不乏一些假冒偽劣商品,從去年10月份開始,烏干達有關部門對中國鞋類等商品進行突擊檢查,封存了大批商品,多數華商受到衝擊,有的華商開始摸索經營轉向和産業轉移之路。

  假冒産品衝擊正牌産品

  在烏干達,來自歐洲、美國的産品仍佔據高端市場,售價高昂且利潤豐厚;來自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幾個東南亞國家以及南非、毛裏求斯、埃及等非洲國家的商品佔據了部分中端市場,售價較高,利潤不薄;而以“中國製造”為主的大量廉價商品則主要佔據低端市場,市場競爭激烈,利潤微乎其微。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中國商品最初進入烏干達的是一批在國內享有盛譽的名牌産品,它們得到了當地市場的認可,市場佔有率比較穩定。但在利益驅使下,國內一些不法商家迅速模仿、複製相同産品,甚至向市場推出價格更低、質量更差的倣冒品。非洲進口商及在非洲開展貿易的華商快速將其引進,對正牌産品形成了極大衝擊。
  這種做法極大地損害了中國品牌的聲譽,中國商品從此成為“問題産品”的代名詞。以中國産虎頭牌乾電池為例,該産品最初進入烏干達市場時銷售一路上漲,還因此在當地兩家公司之間引起代理權大戰。不過,隨着大量假冒産品的進入,該品牌聲譽一落千丈。當地政府一度將其列入進口商品“黑名單”。如今,虎頭牌乾電池在當地市場已難覓蹤跡。

  一雙劣質鞋引發的“質量風暴”

  由於中國商品遍及非洲國家生産、生活、消費的各個層面,由“假冒偽劣”商品産生的負面影響也無處不在,甚至往往可能成為一場風波的導火索。
  從去年10月份開始,烏干達質量標準局有計劃、有步驟地突擊封存華商倉庫,鞋類製品是重點查封對象。據在烏華人社團——烏干達華人安全委員會(簡稱安委會)反映,10多家華商的大批商品被貼條封存,造成巨大損失。經記者了解,整個事件競起源於一雙劣質皮鞋。
  據當地消息人士稱,烏干達貿工部長卡欣達奧塔菲雷當時購買了一雙中國制皮鞋,但是剛過一週,這雙鞋即出現變形、脫膠等諸多質量問題。他隨即召集相關部門質詢,由此引發了這場針對中國鞋類産品的“質量風暴”。在這起事件中,受波及的不僅是華商,當地零售商販也受到突擊檢查,烏干達執法部門同時利用權力大肆敲詐。一時間,大批在烏華商人心惶惶,正常經營難以為繼。最終,經過安委會積極調解,質量標準局與華商坐下商談,拿出一整套鞋類製品質量標準,並同意給華商一個“緩衝期”,事件才逐漸趨於平息。
  該事件發生後,一些當地進口商停止從中國進口鞋類製品。一名曾經每月進口10個集裝箱以上鞋類産品的烏干達商人阿瑟布辛傑告訴記者,一方面受這場風波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良心的譴責,他決定停止相關貿易。

  部分華商摸索經營轉向和産業轉移

  在整個事件中,雖然受衝擊者眾,但也不乏受益者。幾年前從南非輾轉到烏干達從事鞋類貿易的上海商人張志東,由於從一開始就放棄了低端定位,其公司進口的産品雖不能達到烏干達以歐盟標準為參考的標準,但質量上乘,因此銷售與利潤均較為穩定,並躲過了這場“質量風暴”。
  同樣從事鞋類貿易的烏干達青田同鄉會副會長徐銀芬&&,受市場激烈競爭以及烏先令大幅貶值的影響,目前鞋類産品只能以成本價或略虧的價格出售。由此可見,中國商品在烏干達低端産品市場已基本無利可圖。
  不少中國商人已經看到這一點,開始向中端和高端市場進軍,並更加熟練地利用當地法律保護自己。據在烏從事貿易15年、經營規模較大的中國商人彭建新介紹,他在過去幾年中爭取到近30個國內知名品牌的代理權,並通過法律手段,打擊了一批倣冒産品經銷商的不正當競爭,取得了良好效果。作為當地華人商圈中的知名人士,他的做法也起到了帶動作用,不少華商正在逐步轉移經營方向。這種“品牌+品質”模式的興起將為中國優質産品“正名”,起到重振“中國製造”聲譽的積極作用,並將進一步擴大中國産品在非洲市場的佔有率。
  據在烏華商反映,鋻於國內物流吞吐量之巨,國內出口質量控制體系目前僅能通過抽檢方式實施,假冒偽劣産品仍有空子可鑽。同時,中國商品雖然産地價格低廉,但經過昂貴的物流貨運以及關稅環節後,在非洲終端零售市場售價往往比國內高幾倍。因此,從事貿易的華商認為,在終端市場監控質量是更可行、成本更低的方式,為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解決産業轉移問題,即國內中小規模製造業向終端市場的生産轉移。
  幾年來,一些華商一直在摸索産業轉移之路,並取得一定成果,一批以生産為主的工廠先後落戶烏干達,且經營情況普遍良好。其中一家由浙商私人投資1000萬美元的拖鞋廠將成為東非地區單一鞋類製品的大型生産商,其他華商投資的工廠則涵蓋塑料、建材、紙張、鋼鐵等多個領域與行業。
  包括烏干達政府在內的多個非洲國家對華投資設廠持歡迎態度。此舉不僅可增加駐在國政府稅收,解決大批當地人的就業問題,而且對提升當地工業化水平也貢獻不小。同時,此舉也有助於緩解我與非洲大多數國家貿易不平衡的壓力,避免日後出現更多的貿易爭端。

【字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青海銷毀一批假冒偽劣商品 2007-03-15
執法人員銷毀假冒偽劣商品 2007-03-13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胡培兆:擴大內需應有新思路[思想頻道]石建勳:普通民眾為何不敢花錢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