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糖價一再上揚,已由國慶前後的6000元/噸批發價上漲至6400元/噸左右。伴隨着全國各地糖市的“漲”聲潮,一些超市、糖果生産廠家紛紛調整價格,以應對此番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 在北京,不少超市近日作出調價行動,將各種規格的食糖價格全面上調近15%。在南寧市,記者在位於五象廣場人人樂超市看到,每公斤紅糖的價格超過了11元,而每公斤白糖的價格則超過了12元。目前我國各地白糖的零售商店和超市中,白糖價格已上揚明顯,相比於2008年下半年,糖價成倍上漲。 此外,糖果、食品飲料等以糖為原材料的企業均稱受到成本壓力。上海金絲猴食品公司的常規糖果近日調整了出廠價,漲幅在10%以內。另有報道稱,阿爾卑斯,徐福記巧克力等廠家也已下達通知,&&要漲價5%至12%。記者採訪了解到,相對來説,下游産業大多有一定的食糖儲備,因此價格傳導不會立桿見影。 業內人士&&,此輪價格上漲的最大特點是傳導性很強。這意味着原來意義上僅僅停留在期貨、中遠期現貨和批發領域的價格波動,已經迅速延伸到零售領域中。 此外,從長期來看,過高的糖價會對制糖企業本身造成傷害。專家提醒,在當前食糖短缺,價格傳導機制相對順暢情況下,制糖企業尚能較為順利地將成本上漲壓力轉嫁給下游産業。一旦供需缺口得到彌補,價格傳導受阻,食糖産業風險就會暴露無遺,制糖企業或將重陷前幾年“産量不降反升,利潤連年下滑”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