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産行業的調控政策,使房地産上市公司再融資普遍受阻,萬科A此前提出的112億元增發方案“流産”幾無懸念,而其他多家房地産類上市公司再融資方案也宣告無果而終。
9月15日,是萬科增發方案實施的最後期限,如無最新進展則自動失效。有券商研究員認為,萬科的增發方案失敗基本成定局,而其他尚在等待審批的多家房地産類上市公司再融資計劃獲批也希望渺茫。
萬科尚無再融資計劃
萬科董秘譚華傑昨天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按照規定,公司沒有能在股東大會授權的12個月時間內完成增發工作,則股東大會的授權就自動失效。萬科在此之前並沒有重新提出召開股東大會來要求延期,增發方案的正常結果是到期之後過期。”
此前的2009年8月27日,萬科擬啟動萬科A股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增發方案,高達112億元的再融資計劃一度引發外界質疑。該計劃在當年的9月15日獲得了萬科股東會的高票通過,這也是萬科歷史上增發方案投票通過率最高的一次。
譚華傑坦承,從絕對的可用資金角度而言,增發失敗會對公司産生一定影響。如能增發成功,萬科在擬投資項目後續建設的現金支出可以有所減少,同時在接下來的土地市場中可能會得到更多機會。 按照此前公布的增發方案,該112億增發中92億元擬投向14個住宅項目,用於該等項目的後繼開發建設;20億元募集資金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上述14個住宅項目投資總額約為365.8億元。
多位證券分析人士向本報&&,萬科百億增發方案之所以一度備受質疑,一方面是因為此前萬科增發導致部分投資者尚未能解套,另一方面萬科並不缺錢。公告顯示,萬科在2009年中期時候的財務非常穩健,持有貨幣資金268.8億元,資産負債率為66.4%,公司的凈負債率也由2008年的37.10%下降至10.7%。
萬科百億增發計劃或許原本就與緩解資金壓力無關,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此次增發失敗對公司的影響。而今年上半年萬科累計實現銷售額367.7億元,創下有史以來最好水平,並成為屈指可數的經營性現金流為正的房地産企業之一。
事實上,萬科原本計劃投入增發資金的部分項目已完成開發。其中深圳萬科第五園在此前順利推售,萬科柏悅灣項目9月12日也對外開售。譚華傑&&,增發失敗不會對公司項目投資産生影響,公司會通過其他資金渠道或者企業自有資金推進項目投資。目前,尚沒有新的再融資計劃。
多家房企宣告增發失敗
不僅僅是萬科,9月11日,中航地産的增發方案已經到期。中航地産當日公告稱,公司2009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在股東大會決議有效期內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由於股東大會決議有效日期已過,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自動失效。
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顯示,按照申萬行業分類,今年以來共有27家房地産類上市公司擬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再融資。除了主動取消以及未獲股東大會通過的4家外,3家已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但尚未實施,另有4家處於董事會預案階段,16家已獲得股東大會通過。
但國信證券房地産行業首席分析師方焱向本報&&,自去年11月份以來,房地産上市企業增發一直都處於停滯狀態,目前尚無增發獲批的案例。而另有行業分析師&&,一方面房地産類上市企業再融資政策遲遲未能開閘,另一方面幾乎所有房地産類上市企業的股票價格都跌破增發價,目前多家房地産企業增發均面臨失敗。
自招商地産5月份率先撤銷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以來,世茂股份在6月份也宣布取消定向增發A股的計劃,迪馬股份7月份宣布暫停房地産項目增發方案。蘇寧環球和華業地産也先後叫停增發。
據Wind資訊統計,儘管兩家房地産公司鳳凰股份和中弘地産已實施增發,但這兩家公司並未實際獲得募集資金,且這兩家公司均是通過資産重組而剛剛轉型成為房地産類上市公司的。
增發無望,使部分房企資金緊張,但對資金充裕的企業或許並非壞事,譚華傑甚至&&:“政策調控導致最近一年沒有任何房地産公司增發方案獲批。在大家都無法利用股權融資渠道的時候,萬科在資金方面的相對優勢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