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本報對外資PE巨頭加快布局中國房地産市場的報道指出,外資PE巨頭與國內開發商強強聯手,解開發商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可能在中長期削弱收緊銀根的調控效果。 報道中提出的擔憂引起一些網民共鳴——外資的進入擴大了房地産商的資金渠道,網民認為,加強對外資的監管很必要。
“警惕外資‘沖淡’房地産調控”
不少網民憂慮,外資進入我國房地産領域,一旦形成趨勢,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房地産調控的效果。 作者李代祥在價值中國網撰文指出,調控政策實施幾個月來,部分一線城市房價有所松動,但更多城市的房地産市場呈現出量跌價滯的狀態,正是房地産調控處在關鍵時期的表現。李代祥認為,外資流入房地産業,必然為正在糾結的房地産企業撐腰,使房地産企業紛紛“不差錢”,助長其繼續讓房屋“待售”、繼續與政策死扛的底氣,從而消解國家關於房地産調控的效果。 此外,搜狐網博主“信海光”擔心,外資介入使地産商鼓動消費者入市有了極好的噱頭,很可能會對購房者的消費行為産生重大影響,同時,國內地産商利益集團又可以擔憂民族地産業的優質資産都被外資控制為由,呼籲政府放鬆調控政策。
“外資進入是長期打算”
新浪網博主陳真誠認為外資“抄底”之説難以成立。首先,黑石集團等外資並非首次進入中國房地産市場。此次黑石集團的投資屬於正常投資,未必是“抄底”;其次,外資進入中國房地産市場,一般選擇商業地産、寫字樓、高檔住宅等高端物業作為投資目標,而非目前房地産市場上普通住宅這種主流項目;第三,外資進入的原因之一,是衝着中國房地産業的比較利潤而來。 “外資進入是長期打算,是好事。”網易網博主“銅碗豆”指出,此次外資投資的是房地産的生産環節,表明外資從前期“看好房地産升值”轉變為“看好中國房地産業的發展”,從而逐步從短期持有相關資産向投資生産轉變。 “銅碗豆”認為,國內此前寬鬆貨幣政策以及房地産商“拆東墻、補西墻”的資本運作模式,造成捂地、囤房等不正常經營模式。外資進入後,作為投資方的他們會要求房地産商以合理的周期和合理的價格實現銷售增長和資金回籠,進而糾正了國內房地産商不正常的經營模式。
加強監管很必要
有網民提出警示,即便外資長期看好中國樓市,我們仍要加強監管,謹防外資拉高房價後賺足錢了走人。 價值中國網刊載學者陳湛勻文章認為,外資進入房地産市場存在魚目混雜的現象,不少想進入中國房地産的投資商有着房地産價格上漲的習慣思維,部分存在着投機成分。陳湛勻指出,四年前&&對房地産市場外資准入規範和管理辦法,現在看來很有必要,能夠控制市場風險,具有合理性,目前不宜放寬限制。 搜房網博主謝逸楓建議,除了已有政策外,在這次房地産調控中,並未&&專門針對外資投資房地産的相應政策。因此,政府應密切監視外資的舉動,必要時&&相應調控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