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企業 >> 食品 >> 聖元
聖元激素風波或打擊三成銷量
2010-08-10   作者:呂靜蓮 蔣榴 王天琪  來源:南方都市報
 

    對於聖元國際來説,剛剛過去的周末可以用“誰料風波平地起”一句來形容,忽如一夜,已然陷入“激素門”。有業內人士透露,奶牛被注射“催奶針”並非新鮮事兒,或許正是這一原因導致了激素過量。但也有專家謹慎&&,相關案例數量太少,在權威機構公布結果前,尚無法確定是由奶粉造成了嬰兒性早熟現象。據營銷專家預測,縱使不是奶粉質量的問題,也至少影響聖元30%的銷售額。
  昨日,聖元官網上已赫然出現欲狀告鳳凰衛視和鳳凰網的信息,言辭相當激烈,稱已委託國際和內地律師事務所,指控鳳凰衛視斷章取義“編造奶粉導致性早熟的謊言,嚴重干擾企業正常經營,是這次激素風波的始作俑者。”

  激素污染或出現于産奶環節

  8月7日,有媒體報道稱,武漢的三名女嬰疑因食用聖元奶粉患上“外源性食物引起的性早熟”,4個月大的女嬰不僅乳房已經發育,雌激素水平竟已達到成年女性的水平。與此同時,江西省奉新10個月女嬰、山東省臨沂8個月女嬰,及廣東湛江3個月男嬰均呈現早熟症狀,雌激素檢測皆超標,也都是一直飲用聖元奶粉。不禁有媒體擔憂,三聚氰胺事件再度重現。
  聖元在第一時間發布聲明,稱産品中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違規物質的行為。東方艾格乳業分析師陳連芳向本報&&,應該不可能在後期生産環節時添加,不僅是違法,且確實沒有任何商業價值,“若聖元如此操作,顯然是一種低級錯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同樣認為,儘管幾位嬰兒的家長回憶稱,孩子除奶粉外基本沒有吃其他東西,但導致性早熟的原因非常複雜,現有樣本量很難將奶粉與性早熟之間做出必然因果判斷。“當年三聚氰胺事件,僅甘肅一地,就有幾百例嬰幼兒食用後的異常狀況。”廣東省奶協秘書長陳三有也稱,聖元事件因為尚無政府權威部門的仲裁結果和鑒定,所以尚不能肯定就是奶的問題,“當然,也不是説就不是奶的問題。”
  儘管如此,有一名患者的母親向媒體透露,在小兒外科專家、武漢市兒童病院教授江澤熙建議下,其停止喂食聖元近一個月,在未輔以任何藥物治療的情況下,患者的乳房硬塊變軟,持續膨脹狀況有所減緩,陰道炎等併發癥也基本痊癒。
  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如果牛奶遭激素污染,可能來源於産奶環節,在對奶牛安胎時可能使用到激素,在奶牛繁殖的配種環節也可能使用。而記者則在網上發現供應“奶牛專用催奶藥”、“不孕奶牛催奶注射液”的信息,以黃體酮等促進奶牛泌乳器官發育,誘導不孕奶牛泌乳。
  從化燕都牛奶場董事長李玉奇則向本報透露,奶牛的奶産量到一定時期會降低,此時大的牛場一般會將這種奶牛淘汰,因為這些牛消耗的會比産出的奶的價值更高。但小的牛場牛本來就很少,再加上奶牛的産量低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因此會給打催奶針,然後作為正常奶賣出去。“但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後,可以説至少廣東省已經不存在這種現象,廣東較接近港澳,奶製品常常要出口,而出口商品的質量標準比國標更高的,質量的把關也更加嚴格,大的牛場沒有必要為了蠅頭小利而損害形象。”
  “雖然激素是能用儀器檢測出來,但是現在並不是必檢項目。”王丁棉&&,對激素的檢測、監控是國內奶粉業的盲區。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侯彩雲也稱,按照現在的奶粉國家標準,激素一項應該是屬於藥物類的檢測。
  記者了解到,迄今為止,患者意見最大的是,無論是專業乳製品檢測中心還是質量監督、醫療衛生、工商管理等職能部門,均以“不接受個人申請”、“奶粉檢測標準中沒有激素檢測項目”為由,拒絕了對奶粉進行檢測的要求。而國家藥監局負責藥品檢測的中國藥品檢驗總所也稱,除某些保健食品之外,目前我國藥檢部門尚未開展食品檢測業務,要檢測奶粉中的激素成分,現在無法送檢。唯一有希望得到來自政府部門權威信息的是,據稱武漢市疾控中心在收到相關材料後,已將問題上報至武漢食品安全委員會,但武漢市疾控中心&&目前尚無法就此事發表意見。而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則在前日晚間稱,目前衛生部也已注意到相關媒體報道,並已對此事進行關注。
  “據我們所知國外似乎也沒有對激素含量進行檢查,在國外奶牛都是編號後嚴格監管的,奶牛們的所有食物哪怕藥物都是要被跟蹤記錄,從而保證所收的奶是安全的。”雅培方面&&。
  而記者從科學松鼠會提供的專業信息了解到,與歐盟和加拿大等國不同,美國早在1993年就曾冒天下之大不韙批准了所謂重組牛生長激素(rbG H )的使用,通過將之注射到母牛體內促進産奶,産奶量可以增加百分之十幾。事實上,在奶牛生小牛之後,其産奶量會逐漸增加,通常到70天達到最多,然後逐漸下降。如果牛場在到達最大量之前給奶牛注射,産奶量的下降就會變得緩慢。而天然的牛奶中便含有牛生長激素(bG H ),沒有任何技術可以把它與人工合成的rbG H區別開來,有的牛奶生産廠家打出“不含激素”的標簽也被FD A所禁止。

  至少影響聖元三成銷量

  回到事件本身,業內人士均認為,就如同此前農夫山泉“砒霜門”其聲稱産生10億損失、霸王“致癌門”導致銷量大降6-9成一樣,此事件勢必會對聖元産生較大影響。聖元公關經理張迎玖告訴本報記者,聖元曾是配方奶粉市場份額第一,在三聚氰胺時間中受挫,目前剛剛恢復到60%-70%。而優博、優聰都是採用國外奶源,只有名山是採用原來優博的黑龍江奶源。
  “三聚氰胺之後聖元的發展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如果再證實這次的質量問題,未來其甚至有可能破産,且對整個國産配方奶粉都是沉重打擊。”陳連芳告訴記者,2008年時聖元銷售額在30億,後減少到20億,佔有率也從頂峰的10%滑落,在國産品牌中落後於伊利、貝因美、飛鶴和雅士利。營銷專家趙湛也認為,縱使不是奶粉質量的問題,也至少影響聖元30%的銷售額,如果真有問題,很可能面臨三鹿一樣的結局。
  記者了解到,三聚氰胺之後,儘管2009年國內配方奶粉整體銷售下降了10%,但奶粉進口量同比增幅卻達50%左右。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乳製品産量1000.31萬噸,同比增長8.88%,整體增速較去年年底和三聚氰胺之前仍有一定差距。如今無論是三聚氰胺的捲土重來還是本次的激素事件,均有可能造成國産奶粉繼續流失市場份額,對於剛剛恢復的行業未來發展非常不利。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前日對本報&&,下半年或將有更多的乳業法規政策&&。“乳品行業問題頻出,是因為企業自控奶源比例小、發展理念落後、職工隊伍水平不高三大原因所造成。首先必須對奶源發展模式進行改革,扭轉企業和奶農的買賣關係。”

  南都記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聖元否認奶粉致性早熟 2010-08-09
聖元奶粉深陷性早熟門 激素不在檢測之列 2010-08-09
完達山乳業收購寶泉嶺聖元乳業 2009-09-09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不夠職業的基金業“被娛樂化”[思想頻道]鈕文新:美國需要的是加息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