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依“罪刑法定”評判“抄襲門”
2010-07-13   作者:浩瀚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近年,不少涉嫌抄襲事件在媒體上鬧得沸沸颺颺。解決這些所謂的“抄襲門”的原點,核心就在於我們如何認定抄襲的標準問題。
  眾所周知,今天中國的學術重新起步,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當時並沒有什麼嚴格學術規範或者並沒有統一的學術規範,學術規範的逐步統一和完善也是隨着我們學術的逐步繁榮而出現的。學者在那時出現的一些學術規範上問題,與認定民營企業家的“原罪”有某些相似的地方,也就是説,一些民營企業家在改革開放初期法律不規範時候的某種行為,在今天看來是犯罪,但我們能説他有罪嗎?
  借助於刑法上的觀點,我們對於學風和學術抄襲的判斷問題,也應當堅持“罪刑法定”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如果在行為當時沒有法律明文規定,即使在事後的法律看來是多嚴重的犯罪行為,也不能當作犯罪處理和懲罰。一些所謂涉嫌“抄襲”的博士論文成書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判斷他們的論文是否“抄襲”,應當回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之下,就是當時的學術環境下,有無制定或者形成大家公認的嚴格學術規範標準,他們的論文是否公然違反這種學術規範標準;或者按當時的學術規範標準和圈內人的共識,是否都認為這種行為是抄襲行為。不能根據現在的嚴格學術規範標準或者當時西方國家的學術規範標準,來認定他們當時的行為。
  當然,不管如何,這些“抄襲門”的掀起還是一件好事情,它至少提醒我們如何來面對和處理這些歷史問題,而弄清這些問題,將給一批負有這種所謂“原罪”的學者以解脫,同時也提醒今天的學者要嚴格按照今天的學術規範來從事。不過,這兩起“抄襲門”事件的當務之急還在於,如眾多教授所要求的那樣,由一個權威的機構來對他們的論文進行鑒定,並按照一個合理的標準來評判,給當事人和公眾一個滿意的交代。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抄襲的邊界在哪 2010-05-18
連環抄襲只因“成本”太低 2010-03-25
從“最牛”到“更牛”,論文抄襲登峰造極 2009-08-19
首例地方志抄襲案被判侵權 2009-01-23
作文競賽一成多抄襲 中學生作文抄襲的背後 2008-03-3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