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經濟下行預期下,有地産商認為樓市調控政策可能放鬆。但住建部、國土部有關負責人近來關於“加強調控政策落實”的表態意味着,着眼於房地産行業更加健康運行的本輪樓市“擠泡泡”過程不可能半途而廢。 迄今為止,樓市新政實施僅兩月有餘,各方博弈仍較激烈,市場總體仍處膠着狀態,政策效果尚待進一步觀察,調控不宜輕易松勁。應該説,目前樓市調控效果初現,部分城市房價上漲過快的勢頭得到了遏制,但房價並未實質性松動,也尚未回落到居民可承擔水平的合理範圍。此時放鬆調控,不僅有損政策公信力,而且可能刺激房價報復性反彈,使得“泡泡”未被擠出,反而被吹大。倘若房價下跌10%-30%的預期已成共識,那麼房價適度回落有利於減輕社會對高房價的不滿情緒、遏制投資性需求膨脹,這些都有利於樓市更加健康地運行。 本輪調控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對房價過快上漲的打壓,而應放在整個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來考量。從這個意義上説,調控不能半道松勁。首先,城鎮化仍將是未來一二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推動力,房地産行業也將由此長期受益,但遠的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崩潰,近的2007年次貸危機都警示着房價虛高、房貸飆升對整個經濟的嚴重傷害。其次,地産拉動投資、經濟的角色短期難以改變,這也正是有地産商預計樓市調控可能在經濟下行預期下松動的原因,但從調結構的角度出發,確需改變房地産業對中國經濟的“綁架”威脅。從國外經驗來看,在住房需求旺盛但供應總量不足的階段,政府需通過大規模開建保障性住房來緩解供求矛盾,這在短期可對衝商品房投資下滑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況且,經濟增速的適當回落不必過於驚慌,而從長期看,經濟的健康運行還需抑制過多資金、生産資料等資源被房地産業擠佔,鼓勵新興産業發展。 當然,樓市調控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簡單地採取行政手段達到房價回落的目的。畢竟高房價既有地方政府過多倚重土地財政的深層原因,也有稅收體系重交易環節輕保有環節的表面因素,既是供求失衡的直接刺激,也是投資渠道有限的間接後果。這項系統工程要求實施一系列的配套改革,但相關的財政、稅收體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房地産市場結構的調整也不可能朝夕即至。從這個角度來説,樓市調控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