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考級市場競爭未必是壞事
    2010-04-19    作者:伍斌    來源:解放日報

    又到一年考級時。上海音協、上海音樂學院兩大考級“航母”,今年預估將各自吸引2萬左右的鋼琴考生,態勢平穩。不過,它們如今將會遭遇“洋考級”的挑戰。有着一百多年歷史的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考級,在經歷了2年靜悄悄的“試水”後,今年開始頗有“腔調”地對設在外高橋保稅區內的考點展開吆喝。這就意味着這一每年在全球範圍可吸納60余萬考生的洋考級,也會成為國內音樂考級市場的 “分羹者”。看似簡單的市場份額競爭,對滬上幾十萬琴童來説意味着什麼?

    洋考級考得不拘一格

    聽到一段樂曲,能辨認是什麼時期什麼風格嗎?拿到一份陌生曲譜,能否即興演奏?曾經參加過“洋考級”的上海美國學校一位學生説,他參加英皇考級時雖然也奔着鋼琴演奏而去,卻發現考法與國內大不一樣。除了演奏,每一級的考試還包括“技巧”、“聽力”和“視奏”三方面。冷不防,考官會提問你管樂、弦樂等常見樂器的相關知識,甚至會讓你分辨並唱出三聲部中的低聲部,像國內考級那樣死摳幾首曲子,很難蒙混過關。
    考級曲目也是三首,但是英方選擇的三首不同流派樂曲,經常會有非常好聽或新鮮出爐的作品,比如最新的2009至2010年曲目表裏就引入當代華人作曲家的作品。隨着級別提高,理解題的形式也從“問答”進入“討論”,只會用手指“死記硬背”而對音樂缺乏表述能力的學生很難拿到高分。考試結果並非簡單 “通過”或“不通過”,150分的總分分為優、良、及格、不及格四等,只要低於100分就算不及格。 “看似嚴格,但也有不少東西根本沒辦法突擊準備,考官就是在觀察你平日對音樂有沒有真正的愛好、真正的了解。 ”

    “轉戰場”需要換腦筋

    在滬各國際學校的琴童、即將出國深造者以及音樂院校的學生,目前是投入洋考級的主要人群,去年已超千人。隨着越來越多考生和家長把目光投向洋考級,一個疑問隨之産生:習慣了應試型考級的孩子,轉戰洋考級是贏還是輸?
    一位曾擔綱多次國內考級考官的鋼琴老師説,鋼琴考級制度本來是為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國內一些考級卻讓人“考”得越來越不耐煩和走過場。比如,對於單個考生的考查時間越來越短,常常一首曲子只彈幾句,考官就已決定“過”與“不過”;一個考場一天可以安排幾百人“過堂”,有的考官一天下來甚至連一句話也沒有跟考生交流過。記者曾在考場遭遇一些已躍過高級別的琴童,他們手指功夫不錯,卻沒有家長幫讀便連譜子也識不準,平時不聽音樂會,對考級作品創作的時期、音樂風格、樂曲結構等也説不上來。這樣倚重“死練”的琴童,在國際音樂考級的考場上會遭遇更多不順。用一位國際考級考官的話説,你即使一個音都不錯,但沒有音樂感覺,也有可能不及格;如果你富於感情、懂得表達,即使偶有錯音,或是因翻譜而影響連貫性,也有可能給你滿分。這種“瑕不掩瑜”的評判標準,對於練手指至上、輕音樂感覺的琴童成了一道新的“檻”。對於目前追求“一彈過關”、衡量標準和考量系統都較單一的國內考級來説,也提供了另外一種專業參照和提醒。

  相關稿件
"彈鋼琴的貓"風靡全球 2009-08-25
青花瓷鋼琴亮相瀋陽[圖] 2008-10-29
5歲的“鋼琴女孩”李木子與郎朗同&演奏 2008-08-10
伊拉斯莫斯鋼琴三重奏組9月中旬將來華演出 2007-09-12
日本雅馬哈簡易數碼鋼琴YDP-S30(C)將上市 200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