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繆內衣:中國人操盤的日本小眾品牌
2010-03-31   作者:吳文坤 實習生 王佳弈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近日,一篇名為“網友舉報:蘭繆是山寨洋品牌”的稿件在某門戶網站出現,其目標直指去年很熱門的網絡內衣銷售品牌——來自日本的蘭繆(LAMIU)。這名網友&&,在網絡中以“LAMIU”作為主題詞進行搜索,幾乎搜索不到什麼日文的相關信息;而查詢了所謂的蘭繆日文網站,裏面的動態竟然只有北京君太店開業,“模特還是中國的,一看就是很‘山寨’的註冊。”
  此消息被蘭繆官方認定是 “毫無根據、並帶有明顯誤導性的判斷”,並要求有關網站“刪除此篇不實報道並刊發道歉”。
  真相究竟如何?《每日經濟新聞》對此進行調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蘭繆中國市場總監郝建垚否認自己是“山寨洋品牌”,並&&是一個“國際中小品牌”,且從未對其國際性進行過分宣傳。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蘭繆的操作手法和公司“國際知名度”的形成,與該公司所採取的網絡直銷經營手法及“打擦邊球”的廣告策略不無關係。

  實體店狀況引發猜疑

  “我是在網絡上看到了蘭繆的廣告,而且覺得日本品牌有這麼實惠的價格實在不錯。”女性消費者王芳(化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口內衣品牌價格一般都在300~400元,蘭繆一般卻只有100~200元。王芳是一個較為保守的消費者,打算在下單前找一家實體店看一下現貨。然而在蘭繆網站上搜尋半天之後,她發現該品牌僅僅只有一家實體店 ,位於北京市西單君太百貨五層的少淑內衣區。此外,就只有位於北京中關村[7.44 -3.38% 股吧]一優價百貨內衣區內的專櫃。
  記者近日專程趕赴西單,實地調查了LAMIU君太店。據蘭繆官網資料,這是該品牌在中國內地落地的第一家實體店,從店面裝修到産品設計均洋溢着源自日本的時尚氣息。但記者發現,這個店的佈置與其他的國內普通品牌沒有多大區別——僅六七平方米左右的空間,一個蘭繆的品牌標誌牌外加幾個擺內衣的架子,這實在讓人難以與國際品牌&&起來。
  王芳&&,儘管店員一直強調這是一個來自日本的國際知名品牌,但這個日本品牌 “一點也不高級、性價比也不高”,而且銷售員也不是很專業。

  日文網站實為“中國製作”

  在蘭繆中文網站中,該企業所提到的日文官網為www.LAMIU.jp,點擊進入後者,記者發現該網站確實比較簡單,其主體內容與蘭繆中文網站並無不同,僅僅是在&&方式一欄中有一個日本的地址和郵箱。
  通過網絡查詢該網站主機時,記者還發現一個讓人備感疑惑的現象,即該日本網站註冊的時間為2008年9月8日,而蘭繆中文網站的註冊時間顯示為2008年2月14日。
  據有關資料顯示,LAMIU的全球總部位於日本東京都港區。2008年由UnlimitedBrandsLtd.聯合日本大和證券等財團在中國區設立UnlimitedBrands(HongKong)Ltd.和優品生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中國區LAMIU品牌的運作。
  但這一資料與上述網站的創建時間顯得有些矛盾。一般來説,母公司的網站推出時間不應晚於中文網站的推出時間。
  針對這個疑問,郝建垚承認,中國網站和日本網站實際上都是由蘭繆製作的,“因為我們未來需要在日本進行互聯網銷售,所以這是公司下一步的需求。”不過,他認為由此並不足以對這個“日本品牌”産生質疑。

  業內不識的“知名設計師”

  更多消費者的質疑則針對於該品牌大肆宣傳的設計理念,它真是來自日本的知名設計嗎?
  在接受記者的採訪過程中,郝建垚一再提出,蘭繆在中國賣的就是設計理念,其設計理念無疑是最被消費者認同的。
  根據公開資料,LAMIU似乎有非常悠久的“設計底蘊”。資料顯示,LAMIU前身為“上川內衣設計室”,後者1993年成為全日本最頂級的內衣設計室之一,並為包括華歌爾、黛安芬等品牌提供設計。但記者在&&華歌爾品牌一個日本的內衣設計師時,對方卻&&並不知道日本有LAMIU這個品牌,而且也沒聽説過“上川內衣設計室”。
  在蘭繆中國給《每日經濟新聞》發來的郵件當中,重點提到“LAMIU産品設計在日本和中國同時進行,日本設計師包括竹林直美、大友千里等日本知名設計師。”不過,上述設計師是否“知名”也比較可疑。記者就此求證上述華歌爾日本設計師時,她&&自己沒有聽説過這兩個人的名字,而記者在網絡上進行搜索後也發現,並沒有過多信息證明這兩個設計師的知名度。
  郝建垚對此的解釋是,這些設計師是由LAMIU品牌的所有者金津大輔在日本聘用的。根據網上資料顯示,上川內衣設計室在改製成為上川株式會社後,被出身紡織世家的金津大輔於2003年收購,並着手復興LAMIU品牌。由於後者是紡織世家,所以在郵件中用了“知名”二字,因為“我們個人沒法對這些人的知名度進行考量,只能相信作為資深行業人士的用人眼光。”
  蘭繆中國網站中提供了唯一的日本&&電話,3月17日上午10時左右,記者曾撥打過這個電話,接電話者聲稱自己就是金津大輔。一個國際知名品牌,其基本&&電話就是負責人的電話?這不由得讓人懷疑該公司的規模。
  對記者關於設計師在內衣界是否知名的提問,金津大輔&&,這兩個設計師是服裝設計出身,而並非專門設計內衣,“由於專業內衣設計師的設計比較老. 這兩個設計師有新的構圖感。”

   品牌由中國人主導推動

  據記者了解,LAMIU品牌的商標實際上是在中日兩國同時註冊,在日本也並非家喻戶曉。
  記者從中國商標網查詢發現,優品生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品生活)註冊“lamiu”的商標一共有3次,其中最早的一次為2008年3月28日,為聯體英文版的“lamiu”。現在蘭繆中國所使用的心型樂符紋身與現在的英文標誌,則是在2008年底提出申請的。
  但公開資料卻顯示,2007年底,在日本東京,設計師就將心型樂符紋身做成品牌LOGO。2008年,LAMIU才開始發展中國市場,由優品生活運營。
  如果之前就是日本知名品牌的話,為何優品生活第一次註冊時沒有將心型樂符紋身與現在的英文標誌註冊?而是放到一年之後?對此郝建垚&&,由於LOGO的設計也曾讓中方和日方不斷溝通調整,因此才最終在2008年底將上述商標進行註冊。
  不過,讓記者更為驚訝的是,這個日本品牌的商標是在中日同時進行註冊的。金津大輔對記者&&,LAMIU以前並沒有在日本註冊商標,理由是“以前沒有注意到”。只是在2007年底,金津大輔與現任優品生活總經理董路合作,才將該牌子在中國的運營權轉給了後者,並在日本和中國都進行了註冊。
  郝建垚也向記者承認了商標確是在中國和日本同時註冊的,目前還在向西班牙申請註冊商標。
  “LAMIU是日本一個老牌子,處於日本內衣界的中檔水平,更多是家族手工製品模式,只是在小範圍流傳。”金津大輔&&,該産品主要是針對模特界,以前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推廣,是“賣給朋友或者模特”。他透露,現在該産品在日本的絕大部分工廠已經倒閉,留下的主要是設計人員,生産基地主要在中國。
  根據郝建垚給出的蘭繆2009年銷售情況,其在中國網絡銷售額約為3000萬~4000萬左右,日本則通過合資的代銷渠道銷售,相當於中國去年銷量的20%~30%,這與華歌爾在日本數十億的銷售額相比差距頗大。
  郝建垚也&&,LAMIU在日本是個小眾品牌,並不是一個註冊商標,“在我們拿過來後,才進行商業化的品牌運作和商標註冊。”
  由此可見,蘭繆在本質上更是一個由中國人主導推動的日本牌子。郝建垚也承認,LAMIU是一個由中國人主導、中國人推廣的品牌。

  “我們山寨了誰?”

  “現在在國外註冊一個牌子放到國內來賣,然後説自己是國際品牌的公司並不少。”廣東某知名內衣企業營銷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當前在國外註冊商標並在中國進行銷售的內衣企業中,有95%都是採用這一模式。
  不過,郝建垚在接受採訪時卻否認了蘭繆為“山寨洋品牌”。“我們用的是日本的品牌、日本的設計,我們山寨了誰?”他一再強調,是“日本人創立了這個品牌、通過與中國合資人成立了這個公司,在LAMIU的大部分工廠裏,日資是主導。”
  “我們是個國際化的品牌,但不是國際化的知名品牌。”郝建垚認為,在消費者眼中形成了 “國際知名品牌”的印象更多的是由於“信息不對稱”所致。“我們並沒有刻意強調LAMIU在日本多麼多麼知名,我們宣傳的是東京時尚內衣生活館,我們賣的是東京風格、東京設計的産品。”
  他還透露,在蘭繆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之前,該公司甚至還諮詢過律師,“如果宣傳自己是國際知名品牌就會涉嫌詐騙”,而宣傳來自東京的風格和設計則沒有關係。據透露,2009年蘭繆中國所投入的廣告費用約為2000萬~3000萬,與該公司同年3000萬~4000萬的銷售額相比,投入足見巨大。也正是對這種來自東京風格、東京設計的“轟炸”式推廣,又沒有更多的實體店讓消費者來進一步了解,讓這種中小的內衣品牌被放大為“國際知名品牌”。
  儘管在去年5月,蘭繆在北京的實體店開始試運營後,蘭繆管理層多次&&計劃在未來開設其他分店,以彌補網絡銷售感覺體驗的不足,“未來計劃實體店和網絡銷售的比例達到1:1”。然而,一年多過去了,實體店並沒有再次出現。更有小型投資商曾試圖開設該品牌的加盟店,也不得其門而入。
  郝建垚對此解釋稱,在發展前期蘭繆不做招商加盟大肆擴張的模式,而是謹慎開設實體店,目前已有兩家實體店的建設在考慮之中。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名牌企業頻遭山寨 400號碼並非正規企業代名詞 2011-07-09
發展遇困境 山寨手機亟待“去山寨化” 2011-02-15
頻遭“山寨” 老酸奶行業紛爭不休 2011-01-14
“山寨”也可以是生産力 2010-12-02
一旦山寨成癮會否無藥可醫 2010-12-02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着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