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有望成為未來的“主導能源”
    2009-12-21    作者:本報記者 李新民 文/攝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近日由國家能源專家諮詢委員會(簡稱能源專家委)召開的太陽能發電研討會上,數十名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在全球低碳經濟與新能源革命的大趨勢下,光電最有可能成為我國未來份額最大的主導能源。
  “但就目前來看,我國太陽能發電産業尚在政策、技術以及市場等諸多方面存在發展的障礙。”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國家能源專家諮詢委員會秘書長王思強説,“破除發展的瓶頸,太陽能發電産業將獲得最為光明的前景。”

  從“光伏”到“光熱” 太陽能發電異軍突起

  太陽能發電包括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兩部分內容。據專家們介紹,近年來,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在我國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太陽能發電正在成為我國可再生能源一支生力軍。
  在談及中國光伏發電産業的發展現狀時,能源專家委特邀專家、中電科技集團公司第48研究所副所長王俊朝&&:“中國光伏産業目前已形成一條規模化的産業鏈。”
  王俊朝舉例説,比如,中國工業硅生産已居全球第一;高純硅生産千噸級技術已基本掌握;硅片加工生産規模已達世界級水平;電池及組件産能和産量均居世界首位;硅材料的降價使得光伏發電成本大幅降低,中國光伏電站技術亦逐漸成熟。
  分析國內光伏産業的發展趨勢,王俊朝認為,一方面,隨着我國光伏産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和光伏設備製造業的快速擴張,中國光伏發電開發企業的投資成本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隨着國際市場競爭加劇,外資光伏企業亦悄然進入我國市場,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設備市場。由此而言,我國即將迎來光伏發電産業的黃金時代。
  “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産業的發展也非常迅猛。”能源專家委特邀專家、國家973項目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太陽能熱利用與光伏系統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志峰告訴記者。據王志峰介紹,“十五”期間,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工程熱物理所等科研機構和皇明太陽能集團公司、新疆新能源公司、南京春輝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已開始了光熱發電技術的項目研究。他説:“在此期間,我國科學家已經對碟式發電系統,塔式發電系統以及槽式聚光單元進行了研究,掌握了一批太陽能熱發電的核心技術,如高反射率高精度反射鏡、高精密度雙軸跟蹤控制系統、高熱流密度下的傳熱、太陽能熱電轉換等。”
  進入“十一五”以來,隨着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高度重視,光熱發電受到來自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王志峰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國家對光熱發電技術研發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從2006到2010年,僅科技部投入光伏發電的經費就超過4750萬,光伏發電在許多重點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介紹,我國科學家目前已經掌握了一批太陽能熱發電的關鍵技術。比如,對抗風載高精度定日鏡技術、高溫塔式吸熱器技術、高溫儲熱技術、電站控制技術、塔式發電系統設計和集成技術、槽式真空管製造工藝和槽式聚光器集成技術等等。
  “就光熱發電而言,我國目前已形成從基本材料、主機設備和系統設計集成的産業鏈。”王志峰自豪地説,自2007年起至今,我國已連續舉辦三年的“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三亞國際論壇”,該論壇已成為國際上最為重要的太陽能熱發電的會議之一。世界三大太陽能熱發電公司,國際能源署與美國能源部等都開始派代表出席該會議。

  撥“雲”方能見“日” 太陽能發電尚面臨諸多挑戰

  “作為世界太陽能資源大國,我國的太陽能發電無疑將成為最引人注目的陽光産業。”能源專家委專家、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副所長許洪華説,“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如同有‘陽光’就有‘影子’一樣,中國太陽能産業在發展中還面臨許多挑戰。”
  談及我國太陽能發電産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許洪華舉例説:比如,缺乏明確的光伏和光熱産業發展規劃;尚未建立行業公共研究與測試認證平台;太陽能電池全産業鏈、光伏發電系統成套裝備和應用産品的技術水平有待提高和完善;光伏發電的審批程序和電價核準程序不明確,在並網以及規模化推廣方面有很大的阻力;技術標準和管理規程不完善,尤其是針對電力部門所關心的安全問題、電能質量和管理問題等方面,需要盡快&&相應的技術標準和管理規範;還有獨立光伏電站的後期維護管理問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滯後問題等等。
  “儘管我國在太陽能發電技術的諸多領域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仍然是制約産業快速發展的最大瓶頸。”許洪華説,“我們的科研投入及技術積累不足,尚未建立從基礎研究、關鍵技術、裝備到産業化的可持續發展的産業支撐體系。我國太陽能發電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尚存在較大差距。”
  針對眾多媒體所披露的中國多晶硅材料産能過剩的問題,許洪華研究員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我國目前多晶硅的産量還不能滿足國內産業鏈的需求,實際在建和達到的産能不能説過剩。他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生産成本高,産品性能差,才是制約太陽能光伏産業發展的最大障礙。産業擴張使上漲原材料在競爭中降價,同時全面掌握先進的技術,産品性能達到國際同等水平,這樣才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促進太陽能産業的快速發展。”
  太陽能電池的生産能耗和污染問題,被業內外認為是産業發展進程中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許洪華説,晶硅電池生産過程當中,就單一生産企業來説,單位能耗的確比較高,但如果算總賬卻並非如此。晶體硅太陽電池從沙子到系統生産總能耗大約2.65度電,即使每年生産並安裝10GW光伏系統,總能耗265億千瓦時,僅佔2007年全國總發電量的0.8%,電解鋁總耗電5%和鋼鐵佔到14%,總能耗是不高的。隨着多晶硅和太陽能電池的技術進步,這個指標會進一步下降,光伏發電是一個高耗能産業,從單一廠來説,是一個高耗能廠,從産業來説,不應該説是高耗能的産業。
  “在光伏發電産業中,冶金硅生産造成的環境影響並不大;而多晶硅生産過程中雖然有大量的廢液和廢氣産生,主要廢液是四氯化硅和三氯氫硅等,主要的廢氣是氯化氫。”許洪華告訴《經濟參考報》,“對這些廢物,無論是回收利用還是無公害處理都不存在技術問題,還可以回收作為其他化學工業的原料。從已經開工生産的多晶硅廠看,通過尾氣回收、無公害處理、物料循環使用和綜合利用,完全可以做到零排放和清潔生産。”

  從“替代”到“主導” 中國光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太陽能發電在中國的戰略地位正在變得愈加重要。”許洪華認為,太陽能發電從目前的補充和替代能源,將來會逐步過渡成為主要能源和主導能源。他説:“太陽能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有效方案。”
  據許洪華預計,太陽能發電在未來特別是2030年之後將會大規模應用;到2050年後,在所有發電形式中太陽能最可能成為份額最大的主導能源。
  能源專家委特邀專家、中山大學太陽能系統研究所沈輝博士&&,從科學發展觀、能量回收期等角度來看,光伏發電是未來最具發展前途的太陽能發電技術。
  “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在三大可再生能源技術中,相對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最具發展潛力,其中光伏發電發展無可限量。”沈輝説,“光伏可以拉動機器製造業、汽車工業、建築行業,是未來經濟的最大增長點。”
  沈輝認為,我國光伏産業發展是在整個工業中發展最具有競爭力的,5-6年的時間就實現跨越性發展,讓世界震驚,政府應該大力支持。
  中國最有潛力的太陽能發電市場在哪?許洪華認為,從資源和成本等方面考慮,最有潛力的光伏發電是建設“荒漠電站”。他説:“一從資源上講,西部荒漠地區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二從土地成本上講,荒漠電站最為經濟;三從市場講,在西部地區建設幾兆瓦到十兆瓦的荒漠電站,發出來的電基本上可以就地消耗。”
  與會專家認為,太陽能發電要成為“主導能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要盡快公布新能源振興規劃;其次,要儘早&&太陽能光伏和光熱電價政策。其三,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可持續發展的太陽能發電産業體系。
  “儘管我國光伏和光熱發電産業發展迅猛,但目前整體尚處幼苗期。”王俊朝研究員説,中國太陽能産業是一個充滿光明的産業,需要在政府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呵護中做大做強,做成中國未來可再生能源的主力軍。

    能源巨頭“逐日” 太陽能發電提速

    本報訊 在12月18日於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慶功會上,龍源電力總經理謝長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作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公司,龍源在繼續大力發展風電産業的同時,將加快進軍太陽能發電的步伐。

   [觀點] 走低碳之路必發展太陽能産業

    走低碳發展之路,已成為世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和提振國內經濟的共識。要選擇低碳發展就要開發可再生能源,要開發可再生能源就不能不重視太陽能産業。

相關鏈結

    太陽能:前景最光明的可再生能源

    我國陸地表面每年接受太陽能輻射相當於49000億噸標準煤,全國2/3的國土面積日照在2200小時以上。如果將這些太陽能全都用於發電,約等於上萬個三峽工程發電量的總和。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永續繁衍的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相關稿件
首份年報15日亮相 中兵光電高增長高送轉 2009-01-16
中盛光電集團:建成北美最大太陽能工程 2009-01-15
全高清“藍光”電視走向市場 2008-10-30
深市本週將有東方雨虹和水晶光電兩隻新股發行 2008-09-01
山東省壽光電子蔬菜市場引來交易方式變革 200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