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不怕開水燙的三大玄機
    2009-06-23    羅壽博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一個時期以來,少數人有一种經不起推敲的觀念,就是好像國有企業,無論做什麼都是愛國的。
  愛國不應該只停留在抽象的口號上。民為國之本,近年來,中央多次&&重視民生的社保、醫療、減免農業稅等等重大舉措,是一種真正的愛國愛民的現實體現。
  國家取消農業稅一項就解決了每年200多億的農民負擔,而當年中石係的企業哭喊着從國家財政中也要走了這樣一個數字
    端午節前,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中國之聲”裏還傳出有關部門信誓旦旦的“緊急辟謠”:“成品油價格近期不會上調。”話音還未落地,汽、柴油每噸提價400元的“午夜兇鈴”就立刻成為六一節的特別獻禮。等“狼真的來了”後,有關部門雖對此“辟謠新聞”再次辟謠,廣眾已不知該信權威媒體還是權威部門。真不知此類辟謠以後還會有幾人相信,更不知油價屢屢在民聲鼎沸的抱怨中為什麼這麼不怕開水燙?《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是導致油價不怕開水燙的原因之一。作為這次成品油漲價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5月8日&&的這個試行辦法,既然是試行,公眾有權就其科學標準和相關依據提出質疑。
  該機制啟動時,國內成品油就處在相對低位的水準。也就是説,油價再低幾無空間,相反上漲空間卻沒有上限,隨着國際油價的反彈,多漲罕跌就會形成概率。一個人已經坐地上了,他向下的空間相對他蹲着、站起、彎腰、鞠躬、直立、甚至跳高的幅度哪個會更大呢?
  中石係高層有關人士在解釋此次漲價原因的時候,微笑着説,按照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那麼5月8日到6月1日的半夜雞叫,刨除公休和法定節日,試問到底是多少個工作日?人們有理由懷疑這種小學數學題在人才濟濟的中石係中的成績單。更不要説22個工作日和4%是怎麼算出來的,這種算法的科學依據和現實標準是否站得住腳?油價不怕開水燙的原因之二,是第三方獨立性成品油價格監管體制的缺失。我國的成品油價格管制體制有沒有?有!發改委、中石係的一系列相關部門和規章程序的存在都會告訴你好像有。但是這種體制具備不具備公認的科學性、客觀性、獨立性,諸多學者指出:這個真沒有!
  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對具備壟斷性的成品油價格應由相對獨立的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國內成品油的合理性成本核算,公開相關成本和利潤的數據鏈,接受事關民生大眾的社會監督。
  資料顯示,我國原油約一半依靠進口,一半依靠自産。自産成本多少?進口成本多少似乎有個模糊數學,但是經過煉油這個環節後,模糊數學基本就成了斯芬克斯之謎。煉油成本到底多少,依據是什麼,從來都是深海潛伏,打死都不説的。
  為什麼不説?人民的石油為什麼要怕人民知道底細?一個和尚挑一擔水吃是一種成本,300個和尚挑一擔水吃,這個水就會是另外一個成本。同樣,煉一噸油需要多少人也是一樣的道理。
  中石係的企業養活多少閒人,多少非一線生産人員,多少看報紙喝閒茶的撞鐘和尚誰能説得清楚。
  筆者在一個地方石油分公司暗訪看到,每個星期光是該企業內部印刷精美的《油商周刊》等彩色報紙雜誌就成千上萬的堆積發放,一些加油站甚至每次來了這些成捆的報刊後,連捆紮線都不拆就轉手當廢紙賣給了廢品收購販子。這也許只是無數行政成本中的管窺一葉。這一切都要由終端消費者來買單。美國人力工資成本超過我們10倍,原油進口價格基本也一致,但是生産出的成品油價卻比我們低,何也?
  別忘了,買單的不光是開車加油的司機們,而是全體國民。油價的上漲除了直接影響工業燃料、化工、紡織等範疇外,其引發的運輸成本的隨漲會附加到每宗依靠運輸的香皂、電視、汽車、糧油等任何一種你需要的商品上面。而這些,如果沒有無干係利益瓜葛的第三方專業監管核算機構來統計掌控,就只能任由中石係的這對神雕俠侶恣意K唱“漲聲響起來”。
  發改委能源局能完全具備利益獨立性和科學測算能力嗎?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很多關於成本方面的數據資料提供和依據首先來自中石係的研究機構和權威企業,有關行政部門只是審閱和傾聽。而要獲取這方面的專家意見時,這些人大多又集中在這些利益企業中。
  油價不怕開水燙的原因之三,是國字號的招牌、戰略性的責任形成的保護傘。
  一個時期以來,少數人有一种經不起推敲的觀念就是好像國有企業,無論做什麼都是愛國的一樣。
  愛國不應該只停留在抽象的口號意義。民為國之本,近年來,中央多次&&重視民生的社保、醫療、減免農業稅等等重大舉措是一種真正的愛國愛民的現實體現。
  國家取消農業稅一項就解決了每年200多億的農民負擔,而當年中石係的企業哭喊着的企業補貼就從國家財政中也要走了這樣一個數字。
  如此優厚的壟斷地位和政策支持,竟然依然年年喊着“缺奶吃”,不知是企業高層管理無術還是另有隱衷。
  有關資料顯示,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是35天,我國的不足10天。在中石係的諸多藉口中其中有一條就是自己關乎國家戰略能源的儲備責任。
  單靠國有企業的所謂責任囤積似乎已經是冷戰時期淘汰的産物了。現代戰爭的節奏已經超越閃電戰這一速度,當大規模戰略危機發生時,敵對方根本不會去區分你是國有還是民營企業,斷其糧草是歷朝歷代的常見兵法。而和平時期,發展祖國的綜合國力更是不分民企、國企。一旦國家有事,中央有權舉全國之力,動用全國所有的人力物力捍衛祖國的領土完整和主權,而不是只靠幾個國企積攢的幾罐子油水。
  從去年至今,國際原油期貨的炒家一直棋先一着的牽着許多石油進口國,玩着老鼠鬥貓的游戲。國際油價高位時,一些企業跟着國際炒家的紅布而牛奔,買單後,油價開始一路狂跌。於是形成國際油價跌時,臃腫企業不能馬上跌,因為煉油的原油用的是高價區買進的,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總在別人挖好的坑後再奔波陷入。
  再好的戰略沒有科學正義的戰術的配伍,也只能跌跌撞撞,靠政策和財政扶持。
  好在我們的中石係企業有一個強大的後盾,就是人民群眾。無論這對神雕俠侶在外面惹了什麼禍,油價漲成什麼樣,廣大人民群眾都沒有別無選擇地為他們買單,讓他們有高額的利潤在世界500強的舞&上繼續做自己的新鴛鴦蝴蝶夢。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