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與裝備産業振興規劃還有提升空間
    2009-02-05    陸志明    來源:東方早報

  作為去年11月&&的汽車、船舶等九大産業振興規劃之後續政策,紡織與裝備産業調整振興規劃在2月4日溫家寶總理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獲原則通過。

  九大産業調整振興規劃的陸續&&充分體現了政府在調節産業發展步驟、解決經濟增速放緩方面的決心。與以往單獨倡導科技進步與新興産業進步不同,此次規劃與後續措施着眼於汽車、紡織與裝備等傳統産業部門,而這些部門亦是目前國內經濟增長與刺激就業的主力部門。
  從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角度來看,紡織與裝備製造等産業也是受負面衝擊最為沉重的幾大産業之一。依據2月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08年工業經濟運行數據:2008年機械行業出口交貨值14297億元,增長18.4%,回落15.2個百分點;而紡織品等傳統主力出口項目在2008年也只實現了個位數的增長,2008年紡織行業的工業增加值和出口交貨值分別增長10.3%和4.7%。
  伴隨主力出口行業萎縮而來的是失業增加,居民生活收入水平停滯不前等社會問題,而此前所提倡的新興産業發展需要較長的孵化和培育階段。因此政府在政策方面轉向現有産業的調整升級以應對衰退風險。然而從此前鋼鐵、汽車産業與此次紡織、裝備産業的調整振興規劃細則來看,現有的規劃方案仍存在諸多缺陷與不足。
  首先,短期內的優惠力度不足。如此前對紡織産業的出口退稅調整預期是從14%提升至17%,達到“徵17%返17%”的國際一般水準,然而此輪原則通過的政策安排僅僅提高到15%。按照目前國內紡織出口産業對外依存度超過50%,退稅提高1個百分點,增加行業利潤40億元人民幣的大致水平來看,現有的調整政策離預期還有80億元的差距。另對裝備製造業的出口退稅問題則未有明確的&&。
  其次,調整振興規劃的目標在於提升産業競爭力,但是具體的政策措施未有明顯突破。縱觀調整政策,多數仍集中於産業內部兼併重組、加大信貸支持技術改造力度方面,對於如何提高研發能力、實現技術進步則語焉不詳。另外,對於重點企業的扶植政策也未&&明確的指導措施。對於裝備製造領域,重點企業往往代表了整個行業的最高發展水平,加大對重點企業的支持往往能起到以點帶面的效用。
  再次,雖然相對於去年11月&&的九大産業振興規劃而言,此次的調整規劃已經較為詳盡。但是從具體操作實踐的角度來看,紡織、裝備行業的實踐發展還需制定進一步的實施細則。業內分析人士也紛紛指出,新政具體收效如何尚有待於實施進程表現。好的實施細則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政策效應,因而務必儘早在各個行業協會建議基礎上形成具體的政策實施細則。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