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部門還應有改進工作心理準備
    2009-01-15    南方日報    來源:經濟參考報

    每年到春運,鐵道部總是容易成為眾矢之的。一票難求、黃牛黨氾濫等各種情況使得春運在繁重之餘又顯得格外沉重。老百姓們既出了很多主意,也發泄了很多怒火到鐵路部門身上,倒像是“年年歲歲話相似,歲歲年年罵不休”。罵也就罵了,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昨天在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訪談時説,“面對批評甚至憤怒,我們都能夠理解,也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有足夠心理準備傾聽怒火,這已經是了不起的進步。

    曾幾何時,佔據絕對壟斷地位的鐵老大,在車皮、車票資源緊張的時代,是何等的威風。現在有了被痛罵的心理準備,這足以説明鐵老大也在一定程度上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了。作為迄今仍帶有濃郁計劃經濟色彩的鐵道部門,能夠於百姓的罵仗之前,不斷反思自我,&&“把群眾的批評當成加強工作力度的動力”,不管結果如何,這種説法到底還是擺出了一些高姿態的。但是,鐵老大不能僅僅有被痛罵的心理準備,還應當有改進工作的心理準備。光挨罵,不動彈,罵也是白罵。
    這些年來,鐵道部門針對買票難等問題給出的統一答案基本上都是運輸能力不足。這倒也是事實。一到春運季節,大量旅客涌入到鐵路運輸線,自然會造成一定壓力。問題在於,這種壓力不是今日才形成的,多年來一直存在,為什麼時至今日仍然找不到變通的辦法?更有問題在於,備受苛責的黃牛黨現象,為什麼屢禁不絕?某些鐵路內部員工與黃牛黨勾結的渠道是否仍然有暢通的可能?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答,光依靠新聞發言人的幾句表態,恐怕難消眾怒。
    王勇平&&,對鐵路工作好壞的評判權利在於人民群眾。群眾尤其是飽受春運之苦的旅客們當然是最有評判權的。但評判權有大小之分,群眾如果給鐵道部門打低分,並不能導致鐵路部門領導下&,只不過是參考意見而已。又由於全國人大代表是由間接選舉産生,這部分中打低分的具有選舉資格的群眾未必能夠把聲音傳導到代表那裏。因此,關鍵的不是評判權利,而是群眾的意見能不能起到作用,能夠起到多大作用,是否足以迫使相關部門改進工作?
    只有當民意被真正重視,形成政治壓力而不僅僅是輿論壓力的時候,民意才會免於被忽悠的境地。運力不足固然是現實,但少些黃牛黨,少些內外勾結,讓某些員工少些態度上的不可一世,是不是也足以展現文明之風、足以消弭一些民怨,讓民意為之一改呢?
    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春運開始前已經有相當一批農民工返鄉,這極大地緩解了今年的春運壓力。何況,2008年春運那麼困難的時刻也挺過來了,在那場春運大戰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教訓,照理應當未雨綢繆,多一些從容,少一些疏漏才對。對於焦急等待返鄉的旅客們來説,能安全順利地回家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剩下的或許不是鐵道部門做好挨罵的心理準備,而是被表揚的心理準備了。這不才是孜孜以求的和諧社會嗎?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