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份旨在擴大居民收入、全面刺激國內消費的方案正由國家發改委緊急起草。據稱,方案涉及調高個稅起徵點、大範圍提高社會工資、建立對低收入階層補貼的長效保障機制、提高住房貨幣補貼的標準等數個領域。這意味着繼本月上旬&&4萬億投資計劃後,政府試圖將拉動居民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又一引擎。
筆者以為,目前在消費領域&&刺激內需的方案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僅僅將刺激內需的着力點放在擴大城鎮居民的消費上是遠遠不夠的,這樣充其量也只能是救得了“眼前”,卻救不了“長遠”。要知道,我國內需不足最根本、最深層次的原因是農村居民的內需不足,只有7億農民這“一大塊”的消費需求能夠得到激活與滿足,我國內需才能真正地、持久地得以擴大。
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二元格局”拉大了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儘管近些年來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消除城鄉“二元格局”的戰略方針並組織實施,但是農村發展還遠遠滯後於城市,農民收入也遠遠低於城市居民。據有關調查顯示:2007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已擴大到3.33:1,絕對差距達到9646元。在這種情形下,農民的消費需求是很難得以提高並且滿足的。
當前農民需求不足的原因除了國家對農業的補貼還不夠多之外,還有因農産品價格較低農民增收幅度不大,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率低,農民子女上高中、上大學的學費超越了其經濟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問題。有些農民一次大病之後往往就瀕臨傾家蕩産,供完一個子女完成大學學業之後也會耗盡全家積蓄,甚至債&高築。因而農民很少有錢用於現代化農機具、家電等生産和生活方面的消費。稍有積蓄也不敢用於生産生活方面的消費,而要積攢用於防病或是子女上學。
倘若政府對農業的補貼能夠再多一些,對農産品的“保護價”再提高一些,對農村合作醫療的投入再大一些,對農民子女就學的費用再優惠一些,農民消費的後顧之憂就會減輕一些,消費的膽量就會大一些,消費熱情也會隨之高漲,7億農民這“一大塊”的內需也會被激活,這對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將産生很大的“爆發力”。這不僅會對扭轉當前我國經濟的下行趨勢,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産生積極有效的作用,而且會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內需不足的問題,在擴大內需上産生穩固而深遠的積極影響。
相關職能部門在研究制定和&&刺激內需的方案時,絕對不可忽視農村居民,不能忘了刺激農民的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