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快軌”將實行試行運價,為避免企業通過人為抬高成本等方式,影響一年以後的定價,就需要“過程監管”,讓成本的數據庫更科學合理。
將於今年8月1日開通運營的京津城際軌道交通(以下簡稱“京津快軌”)將實行試行運價。試行運價水平由京津城際鐵路有限公司根據市場供求狀況自主確定。試行滿一年後,將按法定程序制定正式運價。(據7月23日新華社報道)
此前,關於京津快軌的價格,有關部門有過不同説法,有説百元以內,有説60至80元,如今是“自主定價”。俗話説,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就知道了,檢測價格合理水平的最好辦法,就是看上座率。上座率太低,就把價格降下來,直到上座率達到合理水平為止。就這麼簡單。因此,未來試運營一年間的價格,未必是一成不變的。最初開始的新鮮勁過去以後,接下來的上座率就是市場真正能夠接受的水平。故而,嚴格過程監管和數據採集,建立健全價格曲線與上座率之間的關係,才是未來合理定價的基礎。
正因為試運營期間是企業自定價格,是在缺乏足夠的運營成本和上座率等參照係的情況下做出的“猜測價格”和“試探價格”,所以在試運營期間尤其需要強化“過程監管”。雖然市場的手一定程度上會對價格作出抉擇,但是在鐵路交通總體上仍是賣方市場的今天,要防止企業通過人為抬高成本等方式,抬高定價,令公眾利益受損。因此,若完全由企業方建立數據庫,將不能完全排除數據失真的可能。
此外,在京津城際軌道交通執行試行運價期間,現行在京津間運行的各檔次旅客列車不減少,並維持原有票價水平不變。這對於合理測算今後京津城際軌道交通價格是一個前提,鐵道部門不能採取合併或減少其他線路的方式,為京津快軌讓路,造成監測數據失常,以支撐提高未來定價。
所以,為防止企業單方建立的數據庫可能的失真,不能僅靠企業方面的數據採集,也需要引入獨立第三方,不僅參與試運營期間的價格制定和變更,而且在不受任何干擾的前提下進行完整的全程數據採集和整理。這個獨立第三方應當享有比較高的資質、聲譽和公信力,而且,其數據採集的結果,也要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供社會分析、討論。
京津快軌作為我國第一條投入運營的時速300公里以上高標準鐵路客運專線,不僅標誌着中國高速鐵路技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而且對於我們今後如何公平合理地制定大都市圈軌道公交價格,都具有標誌意義。因此,對於它試運營期間的過程監管和真實數據採集與數據庫建立,比一條具體線路的最後定價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