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央行上海總部6月10日發布報告稱,5月份上海市各項存款持續較快增長。截至5月末,上海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33054億元,同比增長21.9%,增幅比4月末上升2.5個百分點。當月本外幣存款增加341.3億元,同比多增623.5億元。圖為行人從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門前走過。新華社記者:陳飛
攝 |
 |
|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今年以來已“破7”。新華社發(鐘敏
攝) | 編者按
近年來,“熱錢”一詞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們的視線,並與我國的經濟發展和金融安全緊密相連。但是,進入我國的熱錢到底有多少?我們又該如何防範?一直是個令人困惑的問題。 近日一份名為《全口徑測算中國當前的熱錢規模》的報告,談及這些問題,在業界引起轟動。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熱錢流入的規模是驚人的,一旦爆發危機,我國鉅額外匯儲備未必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充足。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該報告的作者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張明,及有關專家。他們認為,我們必須採取各種手段,控制熱錢的進一步流入,並未雨綢繆地防範熱錢大規模撤出。
現狀 熱錢流入的三種渠道
“2003年至2008年第一季度流入中國的熱錢合計1.2萬億美元,熱錢利潤合計0.55萬億美元,二者之和為1.75萬億美元,約為2008年3月底中國外匯儲備存量的104%。”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明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得出了這一結論。 此前,學界流行的對熱錢的估算是,中國的熱錢規模在5000億—8000億美元。然而,張明的估算結果遠遠超過這一數字。 張明&&,熱錢進入中國的渠道,可以概括為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和地下錢莊三大類。經常項目下的貿易、收益和經常轉移都可能成為熱錢流入的渠道。例如,境內外貿企業既可以通過低報進口、高報出口的方式引入熱錢;又可以通過預收貨款或延遲付款等方式將資金截留在國內;還可以通過編制假合同來虛報貿易出口。熱錢也可以通過收益項下的職工報酬以及經常轉移進入中國境內。其中最值得重視的是熱錢借道捐贈流入。 “資本項目下的FDI、證券投資、貿易信貸和貸款等均可能成為熱錢流入的渠道。由於中國地方政府一直對FDI採取鼓勵與吸引政策,FDI的外匯既可以在銀行開立現匯保留,也可以通過銀行賣出。這就便利了熱錢以FDI名義流入,通過銀行兌換成人民幣之後,再借助某些方式投資於中國股票市場及房地産市場。”張明&&。 此外,熱錢還通過地下錢莊或商業銀行流入。熱錢通過地下錢莊進入中國的模式是,先將美元打入地下錢莊的境外賬戶,地下錢莊再將等值人民幣扣除費用後,打入境外投資者的中國境內賬戶。張明&&,令人警惕的是,某些外資銀行甚至內資銀行,也開始提供類似於地下錢莊的服務。具體操作程序是,首先,境外投資者將一筆美元存入某外資銀行的離岸賬戶;其次,該外資銀行的中國大陸分行以上述美元存款為抵押,為境外投資者在中國國內的關聯機構提供相應金額的人民幣貸款。以上兩筆關聯操作由於隱藏在外資銀行龐大的存貸款業務中,很難被甄別出來。而且,由於外資銀行不承擔任何信貸風險,還可以賺取穩定的存貸款利差,因此外資銀行提供此類服務的熱情很高。
危害 熱錢的用意是做空中國
“歷次新興市場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表明,熱錢熱衷於從做空股市中牟取驚人利潤。”張明&&,有學者認為,由於中國A股市場尚未推出做空機制,熱錢流入的結果只能是將中國股市推高,因此沒必要對熱錢過度擔憂。這種觀點過於片面和天真,它極大地低估了熱錢的牟利動機與操作策略。中國有很多國有企業同時在大陸A股市場與香港H股市場上市,而且A股與H股上市的股票份額相對於非流通股而言很小。由於兩地上市股票的企業基本面是完全一致的,這就決定了同一企業的A股和H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價格聯動。而熱錢恰好可以利用H股市場的做空機制,以及A股與H股的價格聯動,來間接做空中國A股市場。 數據顯示,從2007年10月以來,在香港H股市場上,與中石油相關的股票期貨與衍生産品的賣盤,是H股中除中移動外交易量最大的。無獨有偶,市場盛傳,某外資機構一直在A股市場上出售中石油股票,而該機構恰好是中石油A股發行的主承銷商之一,手中握有大量中石油A股股票。如果把這兩個看似獨立的事件&&起來看,就不難判斷,在香港做空中石油H股的與在大陸出售中石油A股的,很可能是同一機構。熱錢間接做空中國股市並非一廂情願的想象,而是血淋淋的事實。 上海證券研發中心首席宏觀分析胡月曉也&&,熱錢流入中國將加劇國內資産價格的波動。利益驅動使流入的熱錢不斷涌入資本市場和房地産市場,造成了這些市場的價格虛高。在獲利了解之後,熱錢流出又會使市場價格下跌,由此短時間內價格暴漲暴跌加劇了市場波動。 “而且,還要注意國際資本通過資本運作控制我國的産業資本,控制中國市場,這方面的例子遠如凱雷收購徐工的爭論,近如食用油行業被外資絕對掌控後國家對價格干預的無效等。對熱錢,我們更多地應關注其對國內産業的整合和控制。流入中國的熱錢中,在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的‘快錢’可能不多,更多的是意在控制中國的國際戰略資本。”胡月曉&&。
對策 防範熱錢風險需把好“四關”
資金有流入就一定有流出,經驗看,流入總是緩慢進行,而流出的時候則是快速的。 對於如何控制熱錢,張明&&,掌握了熱錢流入中國的途徑和渠道,有助於中國政府對症下藥地&&更有力的資本管制措施來防範熱錢的進一步流入。其一,為防止熱錢通過貿易渠道的流入,外管局應加強與海關的合作與數據共享,以更準確地識別虛假貿易,用公平價格來判斷是否存在轉移定價的情況;同時,外管局應與商務部加強合作來應對“買單出口”現象;其二,地方政府和外管局應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未分配利潤和對外負債的資金使用與流向的監管,防止熱錢通過FDI渠道流入中國資本市場;其三,中國政府應加強對地下錢莊的打擊,以及對提供類似地下錢莊服務的商業銀行的審查與監管,降低熱錢通過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之外渠道的流入;最後同時也最重要的是,中國政府應努力維持資本市場的合理估值、加快人民幣匯率向均衡水平的升值幅度、將人民幣與美元利差保持在合理範圍內,從而削弱熱錢流入中國套利、套匯和套取資本溢價的動機。若非如此,僅憑資本項目管制一己之力,要將熱錢完全封堵於國門之外,將成為外管局難以承受之重。 張明&&,當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到達市場認為的臨界點時,投資者對匯率未來走向將出現分化,一部分熱錢撤出將導致更多的熱錢撤出,對中國經濟的嚴重衝擊包括資産價格泡沫破滅,國際收支發生逆轉,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所以有必要加強資本管制預防熱錢集中撤出的可能性。不過,張明認為,因為中國並沒有完全開放資本賬戶,加上目前經濟的基本面仍非常健康,所以熱錢集中撤出導致中國發生11年前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可能性非常小。
監管“熱錢”要分三步走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監管“熱錢”要分三步走。第一,在現階段美元還沒有升值,還沒有風險的時候,應該進一步放鬆管制,應該鼓勵企業出去投資。第二,在現階段如果一旦出現危機苗頭的時候,一旦發生大問題的時候,要有一個非常嚴格的資金管制,不讓它出去。“這在馬來西亞和泰國也都試過,馬來西亞從某種意義來説還是成功的,在泰國不太理想。”第三,要建立預警系統,及時預防風險的出現。目前已有的一些預警系統還不夠,僅僅局限於一些政府部門建立一些系統。應該讓更多的研究機構也建立一些預警系統。最重要一點,要防止出現資産泡沫,從國際經驗來看,其他國家都是資産泡沫導致巨大的危機,一旦出現這個苗頭的時候,就應該重拳出手。
從六方面入手嚴密監控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中國在控制熱錢流入方面,可從六方面入手。 一、
加強對直接投資入境後實際用途的監管。對於熱錢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流入,最有效的監管途徑是加強對外商投資的資金使用和流向的監管。中國在資金使用階段應加強兩方面的監管:一是加強對企業銀行賬戶的監控。銀行對包括貸款在內的資金用途明顯與原來申報項目不符的企業,和對賬上存有大量現金、基金和股票的外企要重點監控;二是工商部門應對外商投資項目資金用途進行長期跟蹤,對在一定期限內尚未投資於原先申報項目的企業重點調查,必要時應給予吊銷執照、罰款等處罰。 二、
建立市場價格信息庫,提高識別用貿易渠道轉移熱錢的能力。對於進出口貿易渠道以“低報進口、高報出口”方式轉移熱錢的行為,監管部門應該通過建立市場價格信息庫來識別該類行為。對進出口單價明顯高於或低於國際市場價格的交易,應予以特別嚴格的審查。 三、
降低國內每人結匯額度。建議將降低每人每年結匯額度。對贍養父母可以超額結匯的辦法,應設置一個上限。取消個別銀行在結匯方面的特殊政策。 四、
降低香港銀行向國內人民幣匯款的限額。建議與香港金管局合作,降低將香港銀行每天允許每個賬戶向內地銀行電匯的限額,同時對每個賬戶年度匯款總額實施限制。 五、
提高銀行識別可疑地下錢莊交易的能力。打擊地下錢莊最有效的手段是從商業銀行入手。通常地下錢莊資金交易都是通過少數賬戶與大量不同銀行賬戶交易,交易筆數多,時間集中,一般來説交易量大大超過其賬戶餘額。對於出現以上可疑特點資金轉移,應該要求銀行使用數量模型方法加以識別,對可疑的客戶進行重點調查,並及時匯報給有關監管機構。 六、
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到6之前,應準備應對熱錢大規模流出的預案;一次性大幅度升值不可取。德意志銀行的調查表明,大部分投機者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到5.5至6之間時將見頂。屆時,熱錢可能因為預期在短期內無利可圖而開始大量流出。這種情況尤其在國內經濟出現其他問題時會進一步加劇:比如國內通貨膨脹繼續惡化、企業利潤下降、股市和房市大幅下跌等。在人民幣匯率升至6以前,有關部門應該開始準備預案,防範由於熱錢流出而加劇實體經濟、匯率和國內資産價格的大幅度波動。
背景鏈結
什麼叫熱錢
所謂“熱錢”是對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俗稱,又稱為游資或投機性短期資本。熱錢在世界各國或地區間的流動,絕不只是為尋求資金的安全,而是以通過短期套匯、套利和投機獲取超常回報為目的。除了這種目的上的貪婪性,熱錢在手法上還具有隱蔽性和非法性特徵。熱錢的流入通常不易被察覺,但是一旦獲利豐厚的熱錢逃離時,這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便會陷入困境乃至引發全局性危機。(張道航)
熱錢知多少
“2003年至2008年第一季度流入中國的熱錢合計1.2萬億美元,熱錢利潤合計0.55萬億美元,二者之和為1.75萬億美元,約為2008年3月底中國外匯儲備存量的104%。”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明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得出了這一結論。 與專家學者普遍採用的估算法不同的,張明採取了一種全新的熱錢估算方法,使用“熱錢規模=調整後的外匯儲備增加額-貿易順差-FDI+貿易順差中隱藏的熱錢+FDI中隱藏的熱錢”公式,估算2003年至2008年第一季度流入中國的熱錢規模。採取這種估算方式後,張明所估算得出的熱錢規模,較之以前專家的預測高出不少。 對熱錢的估算,國際上通行幾種方法,一是殘差估算法,另一是“錯誤與遺漏項”估算法,此外還有分渠道估算法。殘差法是世界銀行用來估算熱錢規模的常用方法,即用外匯儲備的增加量減去貿易順差和FDI的凈流入量。“錯誤與遺漏項”估算法則是以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錯誤與遺漏項估算熱錢規模。分渠道估算法則是對可能的熱錢流入渠道進行估計。 上海證券研發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胡月曉對熱錢估算的結果是,通過對分渠道熱錢流入規模的估算,可以看出,我國熱錢大多形成於2005年之後,截至2007年末總的熱錢規模在5200億美元左右。考慮到2008年第一季度的情況,估算的熱錢總規模在6000億美元左右。 對於這種差異,張明&&,目前,學界流行的對熱錢的估算大多是從2005—2007年三年間,計算一般集中在5000億—8000億美元左右,我們報告是從2003—2008年第一季度,時間的緯度長了很多。而且,以前對於熱錢的估計僅僅對熱錢流入規模的估計,這次估算除了估算流入的規模,還對2003—2008年第一季度投資收益進行了估算。在1.75萬億美元的總數中,1.2萬億是熱錢流入的規模,剩下5000億美元是熱錢在中國取得的投資收益。(劉振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