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農産品價格回落後“反彈”
    2008-07-03    作者:陸志明    來源:上海證券報

  6月份CPI繼續回落,其中農産品價格漲幅進一步遞減似乎已成了時下市場分析人士的共識。然而在農産品價格下跌過程中,依然存在着諸多不確定性因素,這些因素的存在可能會導致農産品價格的走勢出現反復。商務部7月1日發布的監測信息顯示:受蔬菜、水産價格上漲的影響,上周國內36個大中城市重點監測的食用農産品價格較一週前上漲0.2%。

  農産品價格在漲勢趨於穩定之際,上游化肥、農藥等農資産品的成本開始侵蝕農産品的合理利潤空間,這就構成了未來農産品價格不穩的動因。對現代農業生産的投入主要來自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飼料、農藥與化肥等工業品,因而農産品價格的走勢與上游工業品之間的&&已然非常緊密。
  在以往對於中國通脹構成因素的統計與研究之中,農産品價格和工業品價格往往分開單獨計算,忽視了兩者之間的聯動效應。在當前國際能源與原材料價格飆升之際,上游農資産品的成本上升已成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發展趨勢。尤其是與化肥、農藥密切相關的石化行業更是飽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之苦。雖然政府對於石化行業實施嚴格的價格管制,但是價格管制時間過長、管製程度過嚴往往效果會適得其反,反而滋生出內幕、黑市等非正常的市場行為。
  因而,從長遠來看,政府逐步放開對石化産品的價格管制無疑是正確的戰略選擇,但是,這樣的戰略選擇客觀上也帶來了農業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空間。當上游農資産品價格的漲幅超越農業生産者所能承受的範圍,那麼農産品的生産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萎縮,從而造成下游農産品市場供應短缺,以至短期價格猛漲。這是我們所必須防患於未然的。
  從長遠來看,農産品的勞動生産率受制於土地、氣候與農作物自然生長周期等因素的制約,很難實現迅速的大幅提高與大面積推廣。因而隨着工業經濟的不斷發展,農産品價格會出現緩慢上升的趨勢,這是由農業生産自身的行業特點所決定的。這也是為什麼在面臨外來廉價農産品進入的時候,西方工業化國家往往總要實施相關的農業補貼保護政策的原因,就是為了維持國內獨立的農業生産,保護本國農業的獨立地位。
  農産品價格隨着工業經濟發展穩步上行的趨勢是農業自身發展的基本規律,與當前因上游農資工業品短期上漲並無必然&&。此輪工業品價格提升主要是源於能源原材料國際價格的上漲,並不符合長期工業品因勞動生産率提升而價格逐漸走低的一般規律。
  針對這樣的短期性、大幅度的農資産品價格上漲壓力,一般政府的管理渠道通常從兩個方面着手:一是針對生産者和流通環節來管制價格,防止價格大起大落帶來的衝擊,二是針對消費者,也即農業生産者實行政策性補貼,主要是通過農業稅收和信貸來調節。
  雖然目前來看,農産品價格漲勢已得到控制,其趨勢性的後續影響也逐步減弱,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可能造成農産品漲價的新因素——即農資工業品價格的空間在放大。為此,政府還需及時制定相應的調控補貼政策,以應對可能的通脹因素。

  相關稿件
全國食用農産品和生産資料價格小幅上漲 2008-07-02
河南建標明農産品生産全過程的生産記錄檔案 2008-06-23
瀋陽:保障奧運農産品質量 2008-06-18
國際農産品期貨迎來"超級大牛市" 2008-06-13
[期貨•2008-06-12]鄭交所農産品大多見漲 200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