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關乎東亞經濟穩定
    2008-07-02    劉濤    來源:中國證券報

   或許在這個喧囂的年代裏,世界上值得關注的熱點實在太多,大地震、高油價、越南金融危機、股市十連陰……國際市場大米價格衝上每噸1000美元也不過是四月份的事,但轉瞬間就已被人們遺忘了。讓人誤以為6月初國際糧農組織(FAO)的羅馬會議結束後,一切危機都自動煙消雲散了,海地、菲律賓、埃及、孟加拉的人們再不用擔心米荒了。
    不過,作為與每個東亞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種商品,大米絕對不容被忽視。最近與大米有關的幾條新聞頗值得玩味:
    第一,國際米價雖然比五月份略有回落,但根據FAO的數據,6月份越南5%破碎率大米價格仍然徘徊于每噸900美元-950美元的高位,是今年年初價格的300%,現在就開始樂觀實在是為時過早。
    第二,在筆者看來,所謂越南金融動蕩的實質主要是高通脹,鑒于食品在越南CPI中權重超過四成,解決通脹問題的核心無疑在于平抑大米價格,也就是增加國內市場大米供應量,讓過多貨幣追逐過少大米的情況徹底終結。
    第三,菲律賓領導人此前在不同場合誓言,未來三到五年內要解決大米自給難題,並稱已開始籌劃與國際水稻研究所商定具體合作事宜。不過據筆者鬥膽猜想,菲律賓距離實現這一目標恐怕是遙遙無期了:一方面,菲律賓的農場主們在經濟效益更穩定的椰子、黃麻面前,大概不會冒險改種價格起伏不定的水稻,何況旱地改水田的投入絕非微不足道的功能表成本可比;而另一方面,越南官方在6月18日,即許多中國人還在為越南百姓能否走出通脹而操心的關頭,毅然宣布取消大米出口限制,且已敲定了一筆向菲律賓出口60萬噸大米的訂單,理由是,湄公河三角洲的農民預計將在下個月初迎來第二季稻的收割高峰。這要擱在中國老話裏,那就是典型的“寅吃卯糧”。有了越南這樣兩肋插刀、舍己為人的東盟好兄弟,菲律賓還會花氣力去完成大米國産化的艱巨工程嗎?筆者對此深表懷疑。
    第四,據報載,由于國內大米均價僅為1.5元每斤,而國外均價是這一價格的整整4倍。在巨大價差誘惑下,糧食走私出境案件屢屢發生。深圳、拱北、昆明、南寧、杭州等多個海關陸續查獲糧食走私出口案件,連世界頭號大米出口國泰國,也成了中國糧食走私的目的地。
    據此,筆者不得不強調指出,當美元依舊疲弱不振,當紐約商品期貨市場的指數投機商還在四下尋找機會,當國際油價還在按照高盛的預言朝200美元的標桿大步邁進,當油價上漲推動亞洲各國大米生産成本繼續上升,當越南在國內通脹還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就急著出口,當菲律賓重新發現大米擴大進口比自己努力提高産量輕松許多,當中國市場的大米在不知不覺間出現在國外超市……如果我們對此漠不關心,那麼,大米很快就會以商品特有的方式發出信號來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了。

  相關稿件
東亞經濟持續強勁增長 中國成"核心動力" 2008-05-12
東亞經濟去年增速創10年之最 今年略放緩 2007-04-06
世界銀行報告稱:東亞經濟仍需警惕新風險 2007-04-06
亞洲開發銀行預測明年東亞經濟增速將放緩 2006-12-08
世界銀行:東亞經濟保持強勁增長 200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