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股市又在驚呼“狼來了”
    2008-06-18    黃湘源    來源:上海證券報
    滬深股市又在驚呼“狼來了”。
    在中國,所謂的牛市和熊市,在筆者看來,其實應該説是羊市和狼市。如果沒有羊群的從眾效應,何來牛市?可是,一旦狼來了,羊群紛紛四散逃命,牛市完了,熊市也就來了。這不正是目前滬深兩市的真實寫照嗎?
    有人説,羊是破壞草原植被的罪魁禍首,而狼則是生物鏈最重要的維護者。這一説法,同那種用增加新股供應的方法作為吸收股市流動性手段的意圖可謂不謀而合。筆者沒有到過也沒有研究過草原,沒有資格就此説三道四。但是,草原有草原的生態,股市有股市的生態。任何一個對於中國股市的生物鏈感同身受者都心知肚明,中國股市的事情,顯然已經不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所可以説明。那個暗中主導中國股市運行的幽靈,莫非正是這種不可思議的“狼圖騰”?
    優化資源配置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功能。功能之一,是直接融資,功能之二,就是給投資者以良好回報。這是一種生態平衡,缺一不可。然而,由於IPO以及再融資在規模上一味地貪大求洋、滿足於爭世界第一,而一切“讓利於民”、“讓投資者分享國民經濟增長成果”的莊嚴承諾轉眼卻成了戲言,這不僅令“亞洲最賺錢公司”變成了“中國最令人傷心的股票”,而且,也造成了越是曾經驕傲的大藍籌越是跌得慘,越是打扮得漂亮的新股“破發”越快的今古奇觀。也就是説,資源配置遭遇了生態問題。
    如果只講融資再融資,罔顧回饋和回報,中國股市怎麼能還市場以生態平衡的本色呢?須知,狼的本性就是“你死我活”。自然界的“群狼猛於虎”,同股市所説“圈錢猛於虎”,其實是一個道理。
    “圈錢猛於虎”在股改後之所以重演,道理很簡單,全流通並不是“窮人的經濟學”。股改只是形式上解決了非流通股的流通權問題,並沒有解決大股東和小股東的利益平衡機制。全流通時代的市場所面對的,不僅是“大非小非”巨大的套現壓力,而且還有他們更為膨脹的利益要求。如果只有市場化的流通機制而沒有市場化的利益分配機制,那是培育不出上市公司感恩之心與回饋社會回報投資者的良心的,相反,只會鼓勵貪得無厭。從這一點上説,原來的非流通股東即大股東與原來的流通股東即小股東之間,即使在成為同樣的流通股東以後,仍不存在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利益一致性。
    不過,存量大小非雖然成了當下滬深股市最大的“堰塞湖”,但顯然並不是中國股市唯一的“堰塞湖”。那些新老劃斷後上市的從未支付也從未提起過“對價”的新股,作為源源不斷的新增量的大小非不僅數量更多,成本更低,而且持股時間更短,減持衝動更強,已經成為近期市場更為令人憂心的做空力量。筆者以為,這種失控的“堰塞湖”明顯比大家正在高度關注的堰塞湖更危險,同時也從利益機制的源頭上更深刻地解釋了中國股市的系統性風險。而這種植根於利益機制源頭的系統性風險,才是老的、新的大大小小的“堰塞湖”之所以存在並不斷産生的最根本的內在原因。
    基於這樣的認識,筆者要説,把6124點的腰斬説成對於股市過度炒作的懲罰,等於將導致股市下跌的責任歸咎於羊,顯然根本就顛倒了是非。事實上,投資者的入市固然不無衝着賺錢效應而來的投機性,但是,能説他們對於新發、增發的IPO、再融資乃至基金的參與不是投資?不是對於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的支持?無論失去的3000點中有多少的市值泡沫,都不應該褻瀆財富和糞土投資者。而中石油回歸A股以及中國平安提出千億再融資方案以來的情況一再表明,IPO的大擴容+大小非的大套現+再融資的獅子大開口,這“三大”所擠壓的又何止是股市的泡沫,簡直就是對投資者的大抽血。
    任何對生態的破壞,都不可能不受懲罰。這是崇尚“狼圖騰”的中國股市不能不反思的一個根本性問題。沒有散戶的參與,不要説那些龐大的融資計劃都將化作泡影,就是所謂的“機構時代”不是連基礎都沒有了嗎?無論如何,市場融資功能一旦喪失,絕不僅僅是某個企業的損失,也不光是局部市場的受傷,而是對整個國家整體經濟的莫大損害。
    筆者認為,中國股市的承受力所缺少的其實主要並不是資金,而是建立在可靠的投資回報率基礎上的信心。對危局中的滬深股市,當前最重要的其實並不在於救指數,而在於救生態。市場的發展、改革的力度同市場的承受程度為什麼總是配套不起來?問題不在於“羊群”的弱不禁風,而在於“狼多勢眾”的有恃無恐。這在本質上是一個市場利益機制的問題,是個政策定位的傾向性問題,是個生態平衡的問題。對於我們這個生態有問題的市場來説,不僅要救市,更需要通過進一步的深入改革,對造成利益不公的傾向性問題撥亂反正,還市場以利益平衡的生態。否則,即使救市,也有可能不是救了羊,而是救了狼。如果把以行政手段提供特別上市通道的方式作為救市手段,則與市場生態平衡更是南轅北轍了。
    在“狼來了”的心理陰影猶自揮之未去情況下,市場如何突圍,對於設立未滿三年、眼下剛剛組合起來的“基本面”雖然相當不錯但財務報表卻很難反映出今後的持續經營能力的“特批”IPO,尤其是大型IPO ,不能不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考驗,對於市場生態和政策傾向更是一種歷史性的重大考驗。
  相關稿件
中國散戶敗走越南股市 2008-06-18
股市第一案全面和解 2008-06-18
李德水撰文:股市完全可實現穩定健康發展 2008-06-18
[股市•2008-06-16]紐約三大股指漲跌不一 2008-06-18
[滬深股市•2008-06-17]創下“十連陰”紀錄 200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