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3月9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的一場“睡眠”音樂會上,一名日本鋼琴家在眾多逐漸進入夢境的聽眾前演奏。這名鋼琴家在音樂會上演奏舒緩的音樂,讓聽眾精神完全放鬆而進入夢鄉,最新研究顯示英國人普遍睡眠不足。 | 本報綜合報道
英國科學家6日警告稱,英國人平均睡眠時間只有6個小時,缺乏睡眠將會逐漸侵蝕西方社會發展下一代技術的能力,從而徹底喪失競爭力。在社會經濟關係複雜的今天,失眠情況的日益惡化甚至會導致英國變成一個“喪屍之國”。 在6日舉行的英國切爾騰納姆科學節上,一些研究生物鐘問題的著名學者警告説,長期缺乏睡眠將讓民眾變得木訥和缺乏創新能力,這對經濟發展來説是一個大災難。到那時,民眾所關心的將只剩下抓緊一切機會睡覺,而不會想著去做其他任何事情。牛津大學教授魯賽爾 福斯特&&,長期缺乏睡眠將會導致民眾出現身體發胖、過敏易怒、産生幻覺和抑鬱等症狀。
睡眠時間越來越短
研究發現,白熾燈可以讓工人們在太陽落山後保持原來的工作效率。而隨着24小時不夜城、輪班工作等現象的出現,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需要咖啡因、安非他明等藥物作用,就能讓自己長期保持清醒狀態。 根據科學家的估計,在20世紀初的時候,人們平均每天睡眠9個小時以上。在20世紀60年代,人們的睡眠時間也超過8個小時。但是現在,英國人的平均睡眠時間只有大約6個小時。 隨着人們生活節奏普遍加快,睡眠不足已成為當今都市人的普遍現象。一些統計發現,一些醫院中有超過1/3的醫生因為值班時間太長而影響工作質量,但仍有人認為長時間工作是該職業的需要並為此進行培訓。魯賽爾説:“我們正身處一個睡眠越來越被剝奪的社會。問題在於,縮短睡眠時間會直接影響到人的大腦機制,削弱大腦的創新能力。在發達的經濟體裏,存在着兩個對立的交互作用。首先,工作時間的不斷延長;其次,隨着製造業等産業的轉移,發達國家的發展日益依賴於我們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很不幸,這兩個趨勢碰撞到了一塊。”
英美在研製“清醒藥物”
魯賽爾教授還提到,英國軍方正試驗一種可令士兵不會感到疲倦、連續兩日保持清醒的藥物“莫達非尼”。該藥原用於治療罕見的嗜睡病。而在去年夏天,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規劃局也測試了一種藥物,研究對象在服用了這種藥物之後,能夠在戰場連續20個小時不睡覺。對於此類研究,魯賽爾&&:“我們有可能會成為第一個真正全天24小時不休息的物種。但我們對征服睡眠的後果知之甚少。”據報道,老鼠在連續17天不睡覺後會一命嗚呼。 每天保證正常的睡眠時間是很重要的,一般成年人應該在6~9個小時。比如晚上10~11時睡覺,早上6~7時起床,這樣可以使人維持一個較穩定的生物節律,對人體身心都是有益的。對於睡眠時間的長短,沒有統一的説法。因人而異可以分為長睡眠型(8小時)和短睡眠型(6小時),其實4~10小時都屬於正常範圍,主要以第二天醒後精神飽滿為準。實際上,各種人群對睡眠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而言,10~18歲的人群,每天需要8小時的睡眠時間,18~50歲的人群,每天需要7小時的睡眠時間,50~70歲的人群,每天需要5~6小時睡眠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