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三沙市永興學校的少先隊員們在“童心向祖國,我為祖國獻首歌”活動中佩戴紅領巾。(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樊雨晴 攝
新華社海口4月24日電 題:在中國最南端的海島學校,教育讓夢想成真
新華社記者程露、鐘群、陳子薇
早上8點,9歲的鄧子豪穿着校服,背着書包去上學。對這個小販的兒子來説,這是平凡的一天。
他是中國南海永興島上唯一的學校——三沙市永興學校的50多名學生之一。他們的父母主要是漁民、商販、建築工人和職工等。
這是中國地理上最南端的學校。今天的課從語文開始,教“貝”字。
“作為海島的兒女,他們熟悉貝殼。但語文課要教更多跟語言相關的文化和歷史。”23歲的老師李芳敏説。
她向孩子們講述了為什麼貝殼會成為中國最早的貨幣之一,以及貝殼蘊含的財富的意義。
“現在,你們説説貝的故事,並造句。”李芳敏説。
鄧子豪回答:“古時候人們把‘貝’當作裝飾品。”
另一個孩子補充:“‘貝’字通常與珍貴的東西有關。”
為了讓課程更生動,李芳敏播放了自製的短視頻,追溯中國貨幣從貝殼到數字支付的歷程。
海島上的教學內容和大陸上的完全一樣。鄧子豪接下來,還要上數學、歷史、美術等課。
幾千年前,中國漁民、水手發現了西沙群島並定居下來。李芳敏説,許多人不識字,這種情況代代相傳。
進入現代社會後,島上也很長時間沒有學校。如果孩子想接受教育,要坐11小時的船回180多海裏外的海南島去上學。
2015年,第一所學校在永興島建立,情況發生了變化。
目前,學校開設從幼兒園到小學三年級的課程。鄧子豪所在的二年級,總共5名學生。
十年來,學校的教師從最初的8人增加到現在的18人。

三沙市永興學校的小學生在操場上晨讀。(資料照片)新華社發(蒲曉旭 攝)
2017年,剛從海南省琼&師範學院畢業的吳泉穗來到永興學校。如今,30歲的她已成為這裡任職時間最長的老師。
老師們在永興島上的生活遵循着簡單的節奏——食堂、教室、宿舍。放學後,一些老師會沿海灘散步,另一些在體育館打籃球,或者在教室裏備課。
“比起氣候溫和的大陸,生活在熱帶海島的確有些難。”吳泉穗説,最大的挑戰是遠離家人,大多數教師只能利用寒暑假回家。
看著孩子們快樂健康地成長,她覺得自己實現了教書育人的夢想。僅去年,她就在島上度過了約270天。
“雖然在一個偏遠的島礁上,但我們的教育方式很先進。”吳泉穗説,“我們緊跟數字化改革潮流,用最先進的設備與北京、上海等地的學校保持常態化&&。”
25歲的數學老師吳忠明2021年以實習教師的身份來到永興島。“孩子們經常問我,‘下學期還能見到你嗎?’”他説。“我很喜歡這個地方,喜歡這裡的孩子和同事。”
孩子們也得天獨厚地享受一些教育資源。通過“藍色潤心”課程,當地研究機構的海洋生物學家前來學校,講授珊瑚礁魚類、原生海岸植物的相關知識。孩子們也去海洋博物館參觀,加深對朝夕相處的海洋的理解。
吳忠明回憶起上學期的一節科學課,當時教室搬到了島上的氣象站。
他説:“在這裡,孩子們學習閱讀天氣圖,並與專業氣象學家一起預測自然災害。”
還有一個“綠色培根”項目。每週三,學生、教師和社區成員會參加“愛島日”活動,植樹、撿垃圾,幫助保護島上環境。
吳忠明説:“我們希望孩子們從小就明白,海洋是脆弱的,保護海洋既是我們的責任,更是守護家鄉最直接的表達。”
海洋不僅塑造了課程,還激發想象力。
關於海洋生物的繪本很受歡迎。學校的墻壁上挂滿了蠟筆畫的海豚、棕櫚樹、船隻和珊瑚礁。老師們甚至創作了一本漫畫《小螞蟻去“旅行”》,書中一隻名叫艾莎的小螞蟻偶然發現了永興島和周邊島礁,並在這裡旅行。
對許多學生來説,海洋既熟悉又迷人。
“我真的很喜歡大海。”鄧子豪急切地列出自己近距離看到的海洋生物,比如海鷗、海星和海龜。
永興學校業務副校長郭興説,這所海島學校,是中國保障所有人都能接受公平優質基礎教育的一個例子。
擁有14億多人口的中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80%的人口是文盲。2023年,教育部的數據顯示,中國有49.83萬所學校,2.91億學歷教育在校生和1892萬名專任教師。
實現教育公平是中國政府的目標,但這並不容易。1978年,當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時,人均GDP不到200美元。在廣大農村,許多孩子不能上學,因為他們的父母負擔不起學費。在偏遠山區,輟學率很高。
政府發起的消除貧困運動,在40年裏,不僅使8億人擺脫了貧困,而且讓孩子們上學的願望得到滿足。鄉村中最好的建築往往是學校。貧困學生能拿到助學金。
從大山到海島,中國對普及教育的承諾現在幾乎遍及每個角落,其目標是確保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去年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永興學校的原校區正在裝修中,它將變得更加現代化。
孩子們也憧憬着自己的夢想成真。7歲的楊峻城希望成為一名考古學家。6歲的梁芷晴則希望成為一名醫生,她的理想是治病救人。
吳泉穗希望這所學校能發展成高質量智慧型完全小學,讓更多島上的孩子追逐夢想。
她説:“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第一批來自永興島的學生進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