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頭地瓜逆天改命記-新華網


海頭地瓜逆天改命記

2024-11-24   17:37:59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原題:儋州致力於農産品品種品牌品質打造

  海頭地瓜逆天改命記

游客在儋州海頭鎮綠翠公司基地參加採摘海頭地瓜活動。 (資料圖)

  我命由我不由天!逆襲是可能有的,夢想是必須有的。

  ——海頭地瓜日記

  “這塊地要是能種出地瓜,我就啃自己的腳後跟。”9年前的一天,一位老村民這樣説。“打臉”的是,我來了,我扎根了,我生長了,一不小心還成了“頂流”。

  這是一片只長仙人掌的荒地。在這片乾旱的沙地上,村民們試種過冬瓜、辣椒甚至是桉樹,但都無果。

  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偏要在沙地裏掘金,閉關修煉,終於練成了頂尖功夫!我逆風翻盤,身價達到每斤200元,夥伴們遠銷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6月22日,在儋州市海頭地瓜現代農業産業園,兩棟“練功房”拔地而起,很高興我將有更大的空間精進武藝,以更強的實力大戰江湖。

  有瓜友説,我是地瓜界的“貴族”。但我深知我的根在沙土,我要堅守我的修煉地:儋州市海頭鎮,因為我在地瓜江湖上的名號永遠是:海頭地瓜!

  身價倍增 從不入流到“頂流”

  一個地瓜60元,比一個巨無霸漢堡還貴,憑啥?有人會這樣問。

  怎麼説呢?還是請你來到儋州海頭地瓜現代農業産業園,聽聽海南綠翠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翠公司)副總經理張思明的回答吧——“‘海頭貢瓜’是我們推出的高端品牌,在市場上賣200元一斤,一個地瓜重量約3兩,大概就是60元。”

  話説,要練出絕世武功,離不開過硬的童子功。小時候,我練功吃過的苦,你可能不知道。請你跟着張思明,來到産業園的核心種植區體會下吧。

  “種出好地瓜的第一招,先天條件很重要。”張思明會這樣告訴你,海頭鎮“十年九旱”,水分蒸發量遠高於降水量,像“火焰山”一樣的環境正適合地瓜生長。地瓜雖然看起來皮糙肉厚,實則非常脆弱,“地瓜喜旱怕水,水多了就會影響口感”。還有,海頭鎮土壤含沙量高,含泥量不超過5%,通風透氣。在這樣的土壤裏,地瓜可以暢快地“大口呼吸”,有利於吸收養分。柔軟松散的沙粒裏,種出來的地瓜“身材”豐滿。

  要説我的“過人之處”,也是我功力進階的第一招——到最艱苦的地方去鍛煉。在別的瓜眼裏,沙土、高溫、乾旱全是劣勢,我卻偏要“逆天”。冷眼和嘲笑會嚇退我?不存在的!我頭頂烈日,腳踩仙人掌,天天苦練“鐵砂掌”。

  為了克服劣勢,我使出功力進階第二招——苦練“葵花寶典”,注入科技力量。

  關於這點張思明最了解,海南綠翠公司與海南大學、海南農業科學院合作,引入“高係14號”地瓜脫毒種苗,施以有機肥,配合使用海南大學薯類全程機械化生産技術、智能水肥一體化管理系統等。“通過智能系統的大屏幕,我們就能清晰地了解到土壤濕度、氣溫條件、肥料等情況。”

  得到新“裝備”的加持,我的功力暴增。

  不止於此,我還被持續注入新內力——産業園正在建設“科技小院”,涵蓋種植試驗區、優質品種資源圃、擴繁區等項目。海南大學研究團隊將入駐這裡,進一步研發更適合、更優良的地瓜品種。

  功力進階,我還使出第三招——打響名號,品牌包裝。天下少人識我,怎麼辦?

  有辦法,按重量和形狀細分市場。

  請聽張思明怎麼説——“1兩以下的叫寶寶瓜,適合小孩子吃;6兩以上叫做霸王瓜,長得圓滾滾的叫‘金元寶’,這些地瓜普遍賣25元一斤。”而在園區1000畝核心種植區中種出來的“海頭貢瓜”,“體重”在3兩左右,呈“頭重腳輕”的紡錘狀,紅皮黃心、皮薄如紙、細膩無筋、粉糯香甜,外形和口感皆屬上等,走的是高端路線。

  面對不同的粉絲群體,我使出不同的功法。漸漸地,我的名號叫響了。我還學會了上網,在淘寶、京東等&&向全國各地粉絲推介我自己。

  有了這三招,我功力日進,聲譽日隆。先後被納入海南省農業企業品牌培育名錄、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和海南鮮品品牌目錄。2023年,我的産值超2億元。以後見到我,不要叫我“老土”了,要叫我“小富”。

  産量大增 從“獨樂樂”到“眾樂樂”

  名號響了,我的身價擺到那兒,想不受歡迎都難。

  從懷疑、冷眼旁觀到積極種瓜,海頭鎮紅坎村村民如今都成了我的忠實粉絲。“小富”我呢,也很樂意帶動村民一塊致富。

  請你跟着採訪的海南日報記者去感受下吧。6月20日,海頭鎮紅坎村村民周吉祥帶着記者來到一片沙土地,説近期要再翻曬一下這片地。“種地瓜要小心地下的線蟲,它們會啃食地瓜的毛根,對地瓜造成致命危害,所以休耕的這段時間要把土地翻出來曬曬,殺蟲滅菌。”説到地瓜,周吉祥的話多了起來,“這些都是我去上課學到的。”

  什麼課?是綠翠公司組織農戶到海南大學參與的培訓。在那裏,專家學者給農民傳授地瓜種植和防蟲害技術等。而儋州市政府也與綠翠公司聯合舉辦了多場海頭地瓜農匠培訓班。周吉祥跟着公司種了4年地瓜,這樣的培訓他參與了數十次,手機裏滿是上課時記下的筆記和拍攝的課件。

  有了技術指導和專業培訓,我在農民的地裏也能長得強壯了。和以前相比,我感受到農戶越來越懂得呵護我了。

  對此,周吉祥感觸頗深:“以前都是靠一代代傳下來的經驗,碰到病蟲害處理不了就虧本。”他説,以前村裏人種地瓜完全是“靠天吃飯”,畝産1000多斤已經很了不起了,現在畝産能達到2000多斤。

  其實一開始,和村裏其他多數農戶一樣,周吉祥並不看好我。2020年,他種植冬瓜受挫,聽説有村民種地瓜賺了錢,便決定拿出20畝地改種地瓜。

  我用實力讓周吉祥認識到,他的選擇多麼“英明”。且聽他現身説法:“公司給我們提供統一的種苗,也會定期到地裏檢查種植情況,到了採摘期,公司也會統一收購。”

  在地裏,周吉祥告訴記者,每到采收季,綠翠公司會派專人來檢驗地瓜質量,他種的地瓜能達到100%的“通關率”。於是他不再滿足於這20畝土地種植,去年,他承包了村裏36畝土地種上地瓜,一年新增産值超過40萬元。除了自己種,他還帶動左鄰右舍一起種,如今他負責和公司對接紅坎村200多畝地瓜的種植。

  我對村民還有額外貢獻,那就是激勵孩子們積極向學。在海頭鎮,以前父母總會對孩子説:“不好好學習就只能種地瓜”。現在他們這樣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才能種好地瓜。”我有點小得意,我不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也改變了村民的觀念。

  請聽海頭鎮幹部對記者的介紹:如今,鎮裏和企業組織海頭鎮、光村鎮、排浦鎮以及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鎮等地農戶種植地瓜約8000畝,越來越多像周吉祥這樣的種植戶嘗到了甜頭。此外,項目以“企業+合作社+脫貧戶”的模式,近3年來累計帶動266戶1064人致富。

  我不僅得到村民的喜愛,海頭鎮政府也對我百般呵護。“海頭地瓜是海頭鎮的重要産業之一,海頭鎮政府成立專班,為項目做好保障工作。”海頭鎮鄉村振興辦副主任梁海標介紹,鎮政府積極幫助企業協調建設用地審批及土地糾紛,累計向海頭地瓜現代農業産業園項目投入鄉村振興銜接資金2676萬元。在綠翠公司的帶動下,海頭鎮種植地瓜11076畝,總産量達3697.82噸。

  業態新增 從地瓜到“地瓜+”

  曾經,我的夢想是到大城市旅游,現在,我的夢想是人們到我的山村來旅游。

  不謙虛地説,與我的前輩相比,我游歷廣、見識多。

  我的祖輩去過最遠的地方是海頭市集,而我乘過火車、坐過飛機,去北上廣就跟去海頭鎮上逛集市一樣。以後,我會周游世界,我的夢想是風行天下。

  我的團隊想得很遠——推進“地瓜+”,讓産業實現多元化發展。

  “我們要打造以海頭地瓜為主題的産業園項目,實現三産融合。”海南綠翠公司總經理張長輝心中裝着一張藍圖,他透露,項目總規劃面積3萬畝,總投資將達到60億元。

  説實話,我深居偏僻地日日修煉,根本就沒想過,有朝一日要當網紅。“會有人來海頭看我嗎?我的村莊會成為網紅‘打卡地’嗎?”

  “一定會。”張長輝堅定的回答讓我有了信心。

  面對前來採訪的記者,張長輝侃侃而談:“今年將投入2.2億元,重點建設濱海公園、科技小院、數字産業園、田園休閒區等工程,打造集地瓜種植採摘、科普展示、地瓜特色餐飲、鄉村民宿體驗、度假康養等業態為一體的農業休閒觀光綜合體。”

  如今部分工程已有雛形,産業園的兩間樓房已經立了起來,今年10月即可投入使用。小湖邊,一間木屋沿湖而建。從窗裏往外看去,視野開闊,水天一色。這是田園休閒區裏的田園餐廳,房間內佈置着地瓜元素裝飾,游客可以在此品嘗包括烤地瓜、地瓜甜湯等多種特色美食。

  繼續走。種植區旁,立着一塊寫着“我在濱海公園等你”的牌子。沿着一條林間小路走去,來到大海邊,只見海水裏架着一張大大的漁網。張長輝介紹,未來,這裡將建成濱海浴場、沙灘休閒、森林樂園3個項目,游客體驗完地瓜採摘後,可以到這裡趕海抓魚,感受閒適的海濱生活。

  “地瓜+美食”“地瓜+民宿”“地瓜+趕海”……想不到啊想不到,我還能和這麼多明星組成“cp”,吸粉漲流量。

  除了三産,二産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的加工廠已經開始建設,後續將推進地瓜深加工項目,將地瓜製成地瓜幹、地瓜酒、地瓜餅乾、地瓜粉條等産品。”張長輝向記者介紹。

  這些年,我的“鐵砂掌”沒白練,我期待再創開山裂石的奇蹟:年産值從2億元升到10億元、帶動上萬農戶致富、打造5A級農旅景區……

  身在海頭,心在海的盡頭。華山論劍,誰是真的英雄?我是海頭地瓜,又不僅僅是海頭地瓜,終有一天,我會修煉成獨孤求敗。(本報記者 李科洲 吳心怡)

【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