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海南羊界上演“親兄弟”對擂
東山羊,烏烈羊來踢館了
羊界也在內卷了。本是同根生,但還是要爭一爭。東山羊大哥,小弟烏烈羊來“打擂”了。
6月12日一早,昌江黎族自治縣烏烈鎮峨港村,一隻只“美羊羊”從6米高的“小羊樓”上下來,走向不遠的山腳處。那裏,一大片綠油油的青草正在向它們“招手”。
是的,那是一片青草地。烏烈羊正在走向那片開闊地,那片向陽地。
“黑亮”登場 叫板“大哥”
披着黑色的“戰袍”,烏烈羊來了!
峨港村養殖戶符星文趕着羊去吃草。這些羊兒,身上的毛緊致黑亮,一看就是“運動達人”。
依託少雨乾燥、近海臨江、百草豐盛等自然優勢,以及野外放養,造就了烏烈羊這位後起之秀。
東山羊噴着響鼻説:“這有啥稀罕的,要説運動,我每天步行數何止一萬?我爬山跟玩兒似的,80度角的山坡,我抬腿就上!”
早在宋代,東山羊就享有盛名了。這響噹噹的名號,“江湖”上誰“羊”不知,何“羊”不曉?
為何叫東山羊?那是因為它們生活在萬寧市東山嶺一帶。同理,特殊的地理條件培育出了烏烈羊這一特殊的種群。
昌江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副主任鄒晶飛説,和東山羊相比,烏烈羊耳朵小、體型小。而且烏烈羊屬非遺傳性,只有在昌江特定地區養殖的羊才叫烏烈羊。
“昌江高溫乾燥、多鹽鹼,萬寧冬季比較潮濕。”昌江海尾鎮沙地村養羊大戶謝輝説,不同的氣候特點培育出的羊還是有區別的。
其實,烏烈羊和東山羊都屬海南黑山羊,可以説是親兄弟。在基因和外觀上,區別不大。
“好吧,咱不比天生麗質,咱比誰更努力!”烏烈羊説。
“嘿嘿,要説努力,你還真比不過我。”東山羊掰着手指頭數起了自己的“裝備”:海南省第一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全國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生産過程執行國家質量安全規範、海南四大名菜之一……
“大哥你牛!但小弟我也是有兩把刷子的!”烏烈羊一點都不退怯——國家地理標誌的申請正在籌備中;2023年冬交會期間,昌江烏烈羊美食文化節舉辦,舉辦“烏烈羊”千人宴活動,打造“冬至到昌江吃烏烈羊”特色美食IP;列入昌江農産品公用品牌“昌廩食”五大主導産業;品種選育和良種繁育正在推進……
“大哥,你就等着看我的!”烏烈羊早就做足了“職業規劃”,對未來信心滿滿。
水煮白切烏烈羊。(資料圖)
攀岩而上 志在“高”羊
“在養殖上,你還是1.0版,但我已經進化到2.0版了。”東山羊對烏烈羊説。
此言不虛。“當前,烏烈羊主要靠農戶散養。”鄒晶飛説,昌江全縣烏烈羊存欄量約3萬隻,烏烈羊養殖戶達561戶,其中規模場只有3個,集中分佈在烏烈鎮、叉河鎮、十月田鎮等地。
養殖戶符星文目前養100多只烏烈羊。他特意選擇靠近青山的地方,租下1畝多的地,為烏烈羊提供更好的生長環境。
第一次養羊,符星文一點也不慌張。他説,村裏有十多戶村民養殖烏烈羊,自己可以去取經。
在昌江,像符星文一樣,散養烏烈羊仍是主流。
而在萬寧,東山羊早就開始集團軍“作戰”,養殖已形成規模化。萬寧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組有關負責人説,東山羊過去以農戶散養為主。2010年,海南開泰東山羊産業有限公司被引進萬寧,成為首個規模化養殖東山羊的企業。
2018年10月,海南開泰東山羊産業聯合體暨萬寧第一家東山羊産業聯合體揭牌,成為海南首個羊産業聯合體。
東山羊協會會長李仕超介紹,該聯合體由海南開泰東山羊産業有限公司牽頭發起,由海南華潤五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萬寧挺發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十多家養殖企業組成,依託“公司+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公司+家庭農場+科研院校”等方式,推動東山羊産業化發展。
“草要一口一口地吃,我們‘羊口’的‘城市化’進程也在推進中。”烏烈羊説。
昌江認識到,靠農戶養殖,數量有限,不利於烏烈羊走出去。為此,昌江積極探索打造烏烈羊全産業鏈,包含育種、養殖、屠宰以及預加工等多個環節。鄒晶飛介紹,昌江專門成立了烏烈羊産業工作專班。去年11月,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2700多萬元,投資建設烏烈黑山羊全産業鏈育種場項目。同時,加快推進烏烈鎮烏烈村養殖羊項目、烏烈鎮肉聯廠項目的前期工作。養殖羊項目建成投産後,年出欄量約1萬隻。
“去年12月以來,已先後引入兩批種羊,目前有100多只。”烏烈黑山羊全産業鏈育種場項目負責人符高波説,項目以“村集體+縣鄉投公司+第三方運營公司”模式建設運營,分兩期建設,二期會配套建設實驗室,開展基因檢測等。全面建成後,預計年存欄950隻種母羊、50隻種公羊。
鄒晶飛説,隨着産業規模的增容,養殖供應鏈變得穩定後,烏烈鎮肉聯廠項目將承擔屠宰、精深加工等中游業態,加速構建烏烈羊全産業鏈閉環,助力烏烈羊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
面對走在前面的東山羊,烏烈羊正邁着穩穩的步伐爬上山。
剛吃完草的烏烈羊回到羊舍。 (資料圖)
羊羊聯手 二羊“開泰”
東山羊和烏烈羊各有各的粉絲,兩羊在市場上都很搶手,供不應求。
但要説誰見的世面廣,那還得是東山羊。北京、上海、廣東、香港,它哪都去過。對此,烏烈羊心裏癢癢的:“哥,帶我飛唄,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
目前,東山羊在海南全省建成“東山羊肉店”品牌店100多家,還有網店200多家。烏烈羊在急起直追。
兩羊的年出欄量不大,合起來不到全省年出欄量的十分之一,而海南全省每年肉羊還缺口50多萬隻。
謝輝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他的羊大多由客商上門收購,一小部分定點銷售到海口和當地縣城的餐飲店。“根本就不愁賣。”符星文也這樣説。
好賣靠的是烏烈羊的皮薄肉嫩、多膠質、無膻味等實力,但要賣出好價格和發展産業好勢頭,還得破解産量小、銷路窄、附加值低的困境。對此,海南省畜牧業協會有關專家建議,海南黑山羊養殖要在專業化、集約化、鏈條化等方面發力。
業內人士提出,東山羊和烏烈羊完全可以聯手發展。
産品互補。可以通過互補的方式共同開拓市場。可推出“烏烈羊+東山羊”的套餐優惠,滿足消費者對多種高品質肉類食材的需求。
資源共享。雙方可以共享各自的銷售渠道和資源,如電商&&、線下門店、餐飲企業等,實現銷售渠道的拓展和優化。在市場營銷上,可以共同策劃線上線下活動,如品鑒會、烹飪比賽等,提高市場影響力。
市場拓展。共同研發以烏烈羊和東山羊為主材的創新菜品。針對旅游市場,烏烈羊和東山羊可共同開發旅游特色産品、休閒食品,如禮盒裝、特産包等。還可推進農旅融合,建設黑山羊休閒農場、開展休閒觀光旅游等。
而市場的培育和拓展,可以反過來帶動養殖規模的擴大,吸引有實力企業的進駐。
“小弟來打擂,不是要零和博弈,而是想競合,重點在合作。”烏烈羊説。
“偶像派+實力派,咱倆要是同&開演唱會,會不會炸裂?”東山羊説。(本報記者 李科洲 張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