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村抱團開公司 村民合力謀增收-新華網


5村抱團開公司 村民合力謀增收

2024-11-24   17:39:23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原題:陵水本號鎮什巴火龍果基地跨村聯合運營,提升生産質效

  5村抱團開公司 村民合力謀增收

  6月15日,在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什巴火龍果基地裏,排列整齊的支架上,火龍果藤攀援環繞,枝葉四散,同一片地裏,淡黃的花苞、翠綠的青果、火紅的熟果同時點綴其中,甚是好看。

  一大清早,什巴村村民王翠霞便來到地裏務農,她還有另一個身份——片區生産組長,要帶領3名工人對約60畝的火龍果地進行産量管理。又到了施肥的日子,他們將花生餅、紅糖、菌種等按一定比例發酵後製成的有機肥通過水肥系統澆到地裏後,又開始為火龍果修枝疏花。

  基地的果子火紅,村民的日子也“紅火”。“在公司做工比以前在家裏種地掙得多,有幹勁!”王翠霞口中的公司有些特別,2020年,在本號鎮委、鎮政府的指導下,什巴村、格擇村、黎躍村、軍普村和芭蕉村5個村攜手合作,共同註冊成立了海南和正農業投資有限公司,以聯合運營的方式管理203畝火龍果種植基地。

  發展火龍果産業,為何要跨村合作?本號鎮毗鄰吊羅山,不僅光照和熱量條件優越,而且灌溉水質好,是火龍果種植的絕佳環境。“單個村的力量比較薄弱,我們‘抱團’能夠更好地統籌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整合土地資源。”什巴村黨支部書記卓振強説,各村派代表參與組建董事會、監事會,讓管理更加透明。

  不僅如此,當地探索創新“黨支部+村集體公司聯營+基地+農戶+職業農業經理人”的合作經營模式,通過提升管理水平,讓特色産業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有着近30年銷售管理經驗的余泉祥,受聘成為什巴火龍果基地的職業農業經理人。每天,余泉祥都跟基地員工一起下田,一起勞動,根據田裏的情況及時調整生産、銷售策略。

  “基地火龍果有得天獨厚的生長優勢,通過強化管理、精研技術,品質受到市場肯定。”余泉祥介紹,如今地裏的紅心火龍果甜度高達23度左右,好品質吸引了高端渠道商前來。去年,基地累計産量69.3萬斤,銷售額近200萬元,分級售賣,豐産期的效益十分可觀。

  提升效益的另一個秘訣,就藏在創新的管理當中。在基地,實行的是片區管理責任制,聘用12位當地村民作為産業工人,每名生産組長帶領3名工人對固定片區進行産量管理,畝産達標後有相應獎勵。

  “去年我們組紅心火龍果的平均畝産達到了5500斤,每斤獎勵一角錢,優秀組長還有額外獎勵!”兩個月前,王翠霞拿到了去年近1萬元的激勵獎金,今年,已滿3年工齡的她還在每月4000元工資的基礎上漲了150元,用她的話來説,幸福感“直線上升”。

  甜蜜産業帶動鄉親們致富增收。據介紹,基地每年兌付土地租金30.5萬元,涉及農戶37戶,戶年均增收8200余元,此外,基地每年就近解決臨時用工需求260餘人次,還組織開展多次火龍果種植管理技術培訓。在産業分紅增收方面,2023年,這一産業對5個村脫貧戶進行分紅,分紅金額達30萬元。

  “今年預計産量能達到230萬斤,我們下一步的目標是繼續加強規範化種植管理,打開中高端市場,再想辦法向鮮食深加工、採摘游産業鏈延伸。”對於基地的規劃,余泉祥很有信心。不久前,什巴火龍果産業基地已提交“綠色食品”標誌認證申請,為了進一步滿足供貨商超的需求,基地正積極策劃並着手建設冷庫,以保障火龍果的新鮮度和長期儲存能力。(本報記者 王迎春)

【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