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屯昌坡林村老人在“長者飯堂”用餐。通訊員 林小丹 攝
原題:托起老人幸福“食”光
屯昌農村首設“長者飯堂”
“一葷一素一湯,每天不重樣,飯菜都是熱乎的,吃得香!”近日,中午11點,在屯昌縣南坤鎮坡林村“長者飯堂”,七旬老人王丕英與老伴蔡世珍早早地坐在圓桌前,冒着熱氣的粉條炒豆芽、肉燜豆腐、冬瓜排骨湯很快就端上了桌。
新刷的白墻、整潔的地板,頭頂上,長葉吊扇呼呼旋轉着,驅去了中午的熱氣,圍坐在一起吃飯的10余名老人一手拿筷子,一手拿調羹吃着飯,大家邊吃邊閒聊,十分愜意。由於兒女們常年在外工作,留守在村裏的王丕英夫婦平時買菜做飯並不方便,自今年初“長者飯堂”建成啟用後,老兩口就成了這裡的“常客”。
“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午餐、晚餐,來這吃飯很方便。”68歲的王丕明是特困戶,在“長者飯堂”吃飯不僅免費,還能與同齡人閒聊解悶,這讓獨居多年的他感到慰藉。
“吃剩的飯菜,可不能浪費了,我打包帶回家喂雞。”69歲的特困戶李玉花剛吃完,就從褲兜裏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塑料袋,把剩飯剩菜全部打包裝袋帶走。
據悉,坡林村常住人口為900餘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有190餘人。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丁仕昌介紹,隨着近年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或創業,村裏的留守、獨居、特困老人等吃飯問題就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有的老人腿腳不利索,外出買菜不便;有的老人十分節儉,炒一份肉、煎一條魚可湊合連吃兩三天,且在用火、用電、用燃氣方面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
今年,在屯昌縣民政局與鎮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坡林村採取“村集體經濟組織自籌一點、社會愛心幫助一點、發動群眾捐贈一點”的模式,將村裏的廢棄校舍等設施進行適度改造升級,建成了屯昌農村首個“長者飯堂”,該縣慈善總會及農商銀行黃嶺支行等捐贈了一批油米等,並予以常態化幫扶。
丁仕昌介紹,坡林村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動員本村黨員、幹部、群眾組成“小屯妹”“大昌叔”志願服務團隊,輪流分工做好食材選購、伙食烹飪、衞生保潔及送餐上門等。自此,這些老人都吃上了“暖心飯”“放心飯”。據悉,屯昌有關部門根據老人的不同情況實施分類補貼,60至69歲老年人在“長者飯堂”每餐只需自付10元,70歲自付5元,90歲以上老人與特困老年人用餐免費。
值得一提的是,坡林村還在“長者食堂”旁同步改建升級一間“長者樂園”,設有打牌、下棋等文體娛樂設施。“飯前、飯後,大家都愛聚在這裡打打牌、聊聊天,有時還會在這裡組織開展活動,很熱鬧。”王丕明説道。據悉,今年以來,屯昌黨員幹部志願者及社工組織不時在這裡開展文藝表演及互動游戲等,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村裏樂享老年生活。
屯昌縣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根據各鎮村實際需求,積極爭取資源與資金增設“長者飯堂”,用心托起老年人的幸福“食”光。(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曾毓慧通訊員 林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