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來海南引進各類人才超70萬人-新華網


六年來海南引進各類人才超70萬人

2024-06-04   08:20:38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原題:海南厚植人才發展沃土,六年來引進各類人才超70萬人

  英才薈萃海之南

  當前,海南正處於自由貿易港建設關鍵期、高質量發展窗口期,比任何時候都更急需人才、更求賢若渴。

  翻開我省人才工作成績單,一組組數字,折射出海南在人才“引育留用”方面取得的積極成效——

  2018年4月以來,累計引進各類人才超70萬人;

  分三批次遴選南海育才項目培養對象共1151人;

  建設168家省級院士創新&&,柔性引進83名院士和92個院士創新團隊……

  這是海南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動重大人才工程項目實施,全面提升人才服務保障水平的成果。

  尊才愛才、重才惜才、容才用才。如今的南海之濱,正是人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嚮往之地和奮鬥熱土。

  營造人才近悅遠來良好生態

  今年4月底,鄭州大學研究生仝俊岩來到儋州洋浦引才小分隊鄭州大學專場招聘會現場,與工作人員交流就業環境、人才政策及薪資待遇後,對有關部門招聘的政府僱員崗位表現出了濃厚興趣:“不虛此行!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前景看好,希望未來有機會成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大軍中的一員。”

  同樣看好海南發展的,還有海南大學藥學專業大四學生殷曉敏。

  來自甘肅的殷曉敏在求學期間,經常利用寒暑假到海口藥谷、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等地的醫藥企業參觀實習,企業的發展讓她深受觸動,決心留在海南發展。

  “許多藥企都注重藥品研發創新,加入這樣的企業自己也能得到很多學習機會,適應更快、成長更快。”殷曉敏説,她提前做足功課,整理消化相關資料,有針對性地準備個人簡歷,對心儀企業研發的藥品和劑型做到心中有數。

  2020年面向全球招聘三萬崗位人才活動、2021年海南自由貿易港招才引智活動、2022—2023年“百場萬崗”校招活動以及首屆中國(海南)人才交流大會……通過舉辦一系列卓有特色的人才招聘活動,海南不斷增強對國內外人才的影響力,“聚四方之才”的品牌效應正逐步顯現。

  實施人才戰略,既重視“天邊”,也不忽略“身邊”。

  海南堅持引進人才與培養人才並重並行,遴選南海育才項目培養對象3批次共1151人,已有20人入選國家級人才項目。

  紀寬宏是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教師,專攻琼菜研發,先後推出了“砂鍋姜焗龍膽魚”“桑拿東山羊”等多種特色菜肴,他開設的海南宴席製作等課程,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

  不久前,紀寬宏主持的技能大師工作室獲批“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稱號。“這是各級政府部門和學校大力支持的結果。”紀寬宏坦言,2019年入選“南海工匠”培養項目後,項目資助的經費,為其開展教學和科研實踐提供了有力支撐。

  讓人才盡情施展自身才華

  崖州灣實驗室、深海技術創新中心運行,商業航天發射場即將投入使用……隨着一批頂尖高水平科技&&相繼落地、建設、投用,海南擁有了國際一流科研條件和創業環境,也為人才在海南的發展提供了廣闊舞&。

  僅用5年,一家企業從零起步,到如今估值超過40億元,團隊人數增長至130餘人。這是隆平生物技術(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平生物)的故事。

  “作為一家‘海歸’創辦的企業,公司發展到今天,離不開園區的鼎力支持。”隆平生物副總經理賈志偉回憶,得知公司缺乏實驗場地、設備、試驗田等要素後,崖州灣科技城不僅無償提供裝修改造好的實驗室給公司使用,還出資6000多萬元採購相關設備,並積極為公司協調,幫助他們順利租下200多畝生物育種試驗田。

  園區無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務,讓隆平生物的人才團隊收穫了歸屬感和成就感,也激發了幹事創業的激情。該公司目前種業CRO産值突破2000萬元。

  拉開、接球、過人、傳球,在海南英雅盛彼德國際學校綠茵場上,一場激烈的校園足球賽正在進行。站在場邊,該校足球總教練韋海英神情振奮,不斷給場內隊員加油打氣:“跟上,跑起來,向前!”

  海南發展的良好勢頭,吸引了不少人才重歸故里投身家鄉建設,韋海英就是其中的例子。

  作為中國女足前國腳,她早年離開家鄉屯昌,代表中國隊收穫過四次亞洲盃冠軍、兩次亞運會冠軍等榮譽。退役後移居香港的她,在2017年回到海南,投身青少年足球訓練。去年在相關部門指導下,她順利被評為高層次人才。

  “我將發揮高層次人才引領作用,努力為海南青少年足球事業發展貢獻力量。”韋海英説。

  截至去年底,我省共認定高層次人才5.3萬餘人次,其中C類人才(領軍人才)以上層次2500餘人次,並對其分級分類予以保障,充分發揮人才評價的正向激勵作用。

  海南還健全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先行探索科技成果産權制度改革、知識産權全鏈條保護,建立科研人才自由探索和有組織的科研相結合制度,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得益於海南探索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今年1月,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教授夏志強團隊的科研成果“模塊式自動化種子基因分型系統”,以技術轉讓的形式向蘇州中析生物信息有限公司轉化,轉化金額達1000萬元。

  “這項技術能在短時間內進行大規模的育種試驗,節約了大量人力和時間成本,有助於縮短育種周期,加快國內育種行業自動化進程。”夏志強自豪地説。

  全力以赴解決人才後顧之憂

  “從因疫情原因無法到海南,再到申請工作許可、相關證件,跟我對接的人才部門工作人員始終全力為我解決困難,還密切關注我的具體需求。”談及工作人員真誠務實的態度,海南寶路水産科技有限公司的挪威籍技術總監理查德·羅格索伊話語裏流露着感激,也對在海南發展信心滿滿。

  在人才服務方面,與羅格索伊有着同樣感受的,還有北京體育大學阿爾伯塔國際休閒體育與旅游學院的波蘭籍教師代昊然。去年9月,他攜妻兒來到海南工作,到達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時已是深夜,但學校的同事一直耐心等候,並熱情接待了他們一家人。

  “無論是孩子上學,還是銀行開戶,又或是辦理電話卡,遇到困難總會有人及時協助我們解決。也多虧大家的不斷幫助,讓我能夠快速融入新生活。”説起到海南後的生活,代昊然深有感觸,&&自己將發揮好擁有在歐美國家教學經歷的優勢,精心準備英語口語課和關於國際體育組織的選修課程,幫助學生們提升學術能力。

  海南堅持國際化眼光、全球化視野,對標國際規則,推進國際人才服務管理改革,以高效、便捷、貼心的服務,讓外籍人才的融入感和歸屬感持續增強、幹事創業勁頭更加充足。2018年4月以來,全省共發放外國人工作許可9360人,其中A類(外籍高端人才)946人。

  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海南將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海南自貿港建設中來,讓更多“金鳳凰”在琼州大地展翅翱翔。(記者 黎鵬 通訊員 馮錦煜)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