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海口發布美舍河、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2023年度生態監測報告
新增多個動植物物種記錄
4月22日,在第55個世界地球日之際,海口發布美舍河、五源河兩個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監測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度,上述2個公園新增斑頭鵂鹠、灰喉針尾雨燕等多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以及抱莖白點蘭、長葉豇豆等稀少植物。
自2018年開始,海口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連續5年對美舍河公園、五源河公園開展生態調查。本次生態調查從2023年3月持續至今年2月,監測項目包括植物、鳥類、魚類、外來入侵物種(紅火蟻)、兩棲及爬行動物、蜻蜓、獸類等。
報告顯示,與《海南海口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鳥類名錄(2022)》比較,2023年度監測到美舍河公園鳥類新紀錄種6種,分別是綠翅金鳩、水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扇尾沙錐、普通燕鸻、斑頭鵂鹠(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尾歌鴝。至此,美舍河公園記錄到的鳥類物種由117種增加到123種。據介紹,近年來,該濕地監測到的鳥類種類及數量較為穩定,歷年累計鳥種數逐年增長,濕地公園鳥類群落結構一直較為穩定。
另外,新記錄到爬行動物1種,為南滑蜥。根據報告,與過去3年度的數據相比,美舍河兩爬記錄連續4年度呈逐年增高的趨勢,歷年累計兩爬物種數亦逐年增長,目前達到36種。
2023年度,美舍河公園監測到的蜻蜓新記錄種為露兜葉山蟌和海神斜痣蜻。其中,露兜葉山蟌是非常稀有的海南特有種,曾經20餘年間無目擊記錄。自2022年在美舍河中游被發現後,2023年度又在中游被記錄,説明美舍河中游是露兜葉山蟌較固定的分佈點。
植物方面,2023年度美舍河公園新增火焰蘭及海南梧桐兩種國家級保護植物的記錄。發現自然更新的龍眼樹小苗。
五源河濕地公園監測報告顯示,與《海南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鳥類名錄(2022)》比較,2023年度監測到鳥類新紀錄種16種,包括灰喉針尾雨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冠鳽(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棕三趾鶉、鵪鶉、翹嘴鷸、鷗嘴噪鷗、蛇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鳳頭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日本松雀鷹(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腹鳳鹛、黃胸綠鵲、灰樹鵲、煙腹毛腳燕、雙斑綠柳鶯、華南冠紋柳鶯、紅脅藍尾鴝。至此,五源河公園記錄到的鳥類物種由153種增加到169種。
其中,蜻蜓被視作生態環境“指示標”。2023年度,五源河中游和下游記錄到了黃尾小蟌,為新增記錄;五源河公園2023年度調查新記錄到兩棲動物1種,為粗皮姬蛙;爬行類 2種,即蟒和南滑蜥。與過去2個年度的數據相比,2023年度兩爬記錄到的種數略有提升,並連續4年逐年增高的趨勢。
植物方面,2023年度五源河公園植物監測新增記錄22種,包括珍稀蘭科植物抱莖白點蘭,以及海南省植物新記錄長葉豇豆。報告提出,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在五源河上游發現的抱莖白點蘭,其雖不是國家級保護植物,但在國內僅分佈於海口周邊的一些火山岩地帶,分佈狹窄,數量極其稀少。此外,在五源河入海口發現了中國大陸新分佈的長葉豇豆,此前僅記錄中國台灣地區有分佈。(記者習霽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