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論壇舉行-新華網


第五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論壇舉行

2023-12-18   08:20:12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12月17日,第五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海南自貿港電影産業高質量發展”主題論壇在三亞舉辦。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原題:第五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論壇舉行

  充分發揮優勢 實現“換道超車”

  立足海南自貿港建設優勢和特點,如何推動海南電影産業高質量發展,是許多電影人關心關注的焦點問題。

  12月17日,第五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論壇——“海南自貿港電影産業高質量發展”主題論壇在三亞舉行,政府代表、業界領袖和專家學者匯聚一堂,為海南電影産業發展建言獻策。

  打好政策牌 走好特色路

  政策是最大的資源,也是最好的紅利。

  近年來,依託“零關稅”“低稅率”等海南自貿港政策,海南吸引了一批批電影人前來投資興業、拍攝作品。

  “華誼兄弟與海南淵源深厚,多部影片在此取景。”論壇上,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以“老朋友”的身份亮相。一路見證海南電影産業發展的他坦言,海南仍缺少代表性的龍頭影視企業,尚未形成海南電影文化品牌的標簽和産品,電影産業發展存在人才不足、電影産業鏈條不夠完備等問題。

  如何利用好政策優勢破題?王中磊認為,要發揮政策優勢,注重政策的細化落地,例如“零關稅”有利於電影設備器材的進口,“低稅率”有利於電影企業的培育發展等。“電影是一個創意型行業,需要先進技術與理念支撐。海南要有更多的理念和辦法,吸引電影人才留下來,在這片土地上播種、開花、結果。”王中磊&&,不能簡單複製他人的成功經驗,更要提出新理念、新辦法。

  青島東方影都産業控股集團總裁孫恒勤則以《萬里歸途》等需要用到大量外籍群演的影片為例,建議海南利用好優惠政策,為影視作品拍攝提供更大便利。

  當前,通過推行“一站式”服務,浙江橫店、象山兩大影視基地已共同構成國內影視作品的重要“造血庫”。“重新打造一個海南版的‘橫店’並非易事,也不是最優解。”在浙江影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曉暉看來,海南電影産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如何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挖掘自身特色。

  當資本紛紛入局電影産業,海南何以走出特色化和差異化?

  “換道超車”——是參會嘉賓的共同看法。

  王中磊認為,海南可以以電影工業化生産為目標,匯集新技術新設備,引進全球頂尖的特效工業製作企業,建設科技現代化的電影製作基地。

  此外,他還認為,海南有著得天獨厚的政策優勢,可以嘗試在政策指導下實現突破,包括國際電影節的舉辦形式、國際電影市場、國際電影科技交流,甚至國際影片的區域化引進發行,建立獨特的電影放映市場,讓海南成為“東方戛納” 。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皇甫宜川則認為,海南有熱帶雨林、有勤勞人民,可以在雨林文化、海洋文化等方面做文章,利用光影講好海南自貿港的故事。

  擴大“朋友圈” 牽手謀合作

  作為布局電影産業的“後來者”,海南既要結合自身特色走出差異化道路,也要主動敞開懷抱尋求合作機遇。

  論壇上,張曉暉提出了“跨省協拍聯動”的設想和願景,“希望浙江、海南兩省影視服務拍攝資源能夠深度融合,助推兩省在影視拍攝方面形成聯盟。”

  張曉暉認為,“跨省協拍聯動”可以通過協拍信息共享、協拍體系共建、協拍機制共建,實現資源互補、精準對接,避免同質化的競爭和資源浪費。同時打通區域協調的局限,為全國的影視機構和劇組提供“一站式”協調服務。

  擴大國內“朋友圈”,更尋求電影“出海”新機遇。

  電影製片人單佐龍&&,海南可以利用自身政策優勢,將更多優質作品推出島外、推向國際。

  單佐龍提出,電影産業發展需要優質的服務,海南可以在海外發行方面作出更多探索,“用自己的企業服務自己的電影,並借助海南地理優勢,向國際社會推介更多優質中國電影”。

  “以海南為交流&&,對影視公司獲取影視作品的國際版權,輸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促進作用。”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愛奇藝影業總裁亞寧&&。

  無論是將國外優秀作品引進來,還是攜中國電影走出去,都需要大批國際化人才作為紐帶。對此,皇甫宜川建議,海南可以走出一條人才培養的特色化道路,加大對影視人才的培養,注重“候鳥”師資的運用,大力引進各類人才,更好服務電影産業高質量發展。

  “各位行業同人的分享,為我們海南電影市場的發展帶來很大的信心。”聽完整場論壇,海南省電影有限公司總經理、海南省電影協會副會長黃飛説,相信通過本屆電影節,能讓更多人知曉海南自貿港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電影企業、電影人、電影技術、電影資本來到海南,共同助力海南電影市場做大做強,助推海南電影産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張琬茜 見習記者 宋靈雲)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