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城市“生態美” 群眾“幸福長”

2023-06-05 08:26   來源: 海南日報

 
風光旖旎的海口江東新區芙蓉河濕地公園。高林 攝

  原題:踐行“兩山”理念,統籌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

  海口:城市“生態美” 群眾“幸福長”

  漫步椰城,滿目蔥綠,空氣清新,倣佛進入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畫卷。

  近年來,海口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扎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六水共治”、美麗海灣建設等工作,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的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高水準保護,為建設生態一流、綠色低碳的自由貿易港貢獻力量。

  精細治理

  藍天白雲成常態

  每逢周末,海口各綠地、公園裏,搭帳篷露營成為許多市民休閒新時尚,沐浴在藍天、白雲和太陽下,呼吸新鮮空氣、微風吹拂,好不愜意。露營蔚然成風得益于“海口藍”。近年來,海口打響“藍天保衛戰”,通過精細化治理,進一步提升空氣品質,使得海口的藍天白雲經常刷屏“朋友圈”。

  數據顯示,2022年,海口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2.01,再創歷史最好水準;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97.3%,PM2.5、PM10、NO2等指標年均濃度再創海口市有監測記錄以來最低值。

  這一切得益于海口早發現、早研究、早部署,大氣污染治理以臭氧污染防控為重點、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為新目標,從全面強化揚塵治理、涉VOCs廢氣整治、禁燃限放管控等方面推進,踐行大氣污染防治全鏈條工作響應機制,在精準、科學、依法治氣上探索出新路子。

  今年,海口市印發《海口市2023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開展工地揚塵、汽修、加油站、機動車等行業聯合執法檢查專項行動;實施國三排放標準的老舊柴油車提前淘汰補貼;開展涉VOCs企業幫扶指導,推進汽修噴涂中心建設,促進降低臭氧污染;嚴格春節和元宵節期間煙花爆竹禁燃限放管控;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加強空氣品質分析研判,適時啟動應急管控。

  截至目前,海口累計巡查592個點位,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累計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登記上牌1.5萬臺;受理老舊柴油車淘汰補貼339輛,最高每臺車可補貼2.5萬元;建成12個秸稈綜合利用收儲點;搶回3個優良天。

  六水共治

  還水清岸綠

  3月22日,第二屆尋找“最美家鄉河”活動揭曉儀式在重慶舉辦,為全國11條入選“最美家鄉河”河流進行頒獎授牌。其中,海口美舍河是海南唯一入選的河流。海口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國家水利部門對其治理成果的肯定,為海口“六水共治”工作提振了信心。

  去年以來,海口係統推進“六水共治”工作,統籌考慮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大要素,通過控源、截污、清淤、生態修復等措施進行治理,推進全域綜合治水,改善水域環境。截至2022年底,海口禁養區海水養殖完成清退,濱江西等6座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用,補齊主城區污水處理缺口。全市33個城鎮內河湖水質監測斷面100%達標,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99%以上。入選全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

  河湖變清了,海口所轄海灣也越來越美。“這些年切身感受到,海口灣海水越來越清、沙灘越來越凈、蟲魚鳥獸越來越多。”家住海口灣10多年的陳先民,談起海口灣的變化,感觸頗多。

  近年來,海口市將海口灣作為城市發展的藍色生態名片,持續推進美麗海灣建設,先後實施五源河濕地生態修復、藍色海灣整治行動、西海岸貫通更新工程、海口灣暢通工程和海洋垃圾治理等一係列重大項目,建立海灣環境治理長效機制。歷經數年精雕細琢,海口灣實現“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景。

  今年5月,海口市印發《海口市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工作方案(2023-2025年)》,提出2025年底前,海口3個海灣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治將取得顯著成效,海洋生態環境品質保持穩定或持續改善,增強公眾臨海親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無廢城市”建設

  椰城綠色低碳轉型

  自去年4月,海口入選“十四五”時期全國“無廢城市”建設名單。時隔一年,今年4月,海口“無廢城市”建設再結碩果:全國首個大宗固廢處置示范項目——海口市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基地項目一期建成投産。該項目預計每年處置和利用60萬噸固體廢棄物(其中污泥8萬噸),年生産2.36億塊優質生態新型燒結建材産品,將創造年産值1.62億元,年均稅收約1530萬元。

  事實上,一年來,海口扎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亮點頻出:建築垃圾全鏈條管理、生活垃圾跨區域全鏈大分流細分類、創新農業廢棄物回收機制、打造“無廢”保稅區、“無廢”藥谷、“無廢文化”理念、承辦“無廢”展會……

  解開“綠色密碼”,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實現雙贏,“山水經”成為“致富經”。

  昔日養殖魚塘泛濫的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三江灣濕地,變成綠意盎然的紅樹林濕地。“通過種植紅樹,去年8月已完成第一筆3000噸的交易訂單,預計未來40年將産生9萬噸的碳匯量。”三江灣生態修復項目負責人韓雷介紹。原來,為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三江灣濕地聯合科研院所共同開發紅樹林的碳匯交易,實現全省首單藍碳生態産品交易,使得海口“兩山”轉化路徑不斷拓寬。

  在緊鄰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山尾村,一座座以紅樹林為主題的民宿,成為海口“近郊遊”“生態遊”的“網紅”打卡地。如今,該村已有18戶村民加入旅遊發展合作社,同時帶動40多名村民就業,在家門口吃起了“旅遊飯”。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海口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口市將持續貫徹新發展理念,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稟賦,加快推動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用綠色低碳來“破題答卷”,走出一條彰顯生態特色優勢的高品質發展之路,繪就海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畫卷。(曉艷)

[責任編輯: 張瑜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9112966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