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首個生態搬遷村莊發展産業有秘訣

2023-05-12 08:24   來源: 海南日報


近日,在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新高峰村大棚裏,村民在修剪瓜藤。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原題:我省首個生態搬遷村莊發展産業有秘訣

  菌瓜輪作無閒田 一舉兩得多生錢

  5月10日中午,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新高峰村,原本只種植菌菇的百餘畝大棚,種上了一壟壟哈密瓜,一個個垂吊在藤蔓上的瓜果已有椰子般大小,大棚裏還零散種植著玉米及地瓜。

  種植基地主管符國華與幾名村民嫻熟地捋著哈密瓜的藤蔓,將一個個幼瓜剪掉。他説,一週疏果一輪,一株只能留一瓜,長大成熟的瓜才能更飽滿。自今年3月以來,該基地已種植了20多畝哈密瓜,長勢喜人。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這個“菌菇大棚”,唯獨不見菌菇的蹤影。

  看似“不對頭”,其實“正對頭”。原來,作為村集體經濟産業,按照參與合作的農企安排,每年9月左右,村民們才開始在大棚裏種植紅托竹蓀等菌菇,三四個月後就能陸續採摘上市。

  菌菇採完後,還剩下好幾個月時間,如果讓種植基地這般“閒”著,實在可惜。“菌菇瓜菜輪作,産業多點開花,既能改良土壤,又能多份收入。”符國華介紹,該大棚裏種植的哈密瓜品種為名優品種“耀瓏25號”,果肉鮮甜,且抗蟲害性能強,長熟後單瓜重量可達2公斤左右,近年來市場行情持續走俏。

  輪作不得閒,就能“多生錢”。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中短期作物,當“耀瓏25號”在8月前後收成結束時,又能“無縫銜接”上9月份開始種植的紅托竹蓀。此外,零散種植玉米、地瓜等作物看似經濟效益不大,但作用可不小。“玉米、地瓜根係密集發達,生命力頑強,能較好地松土、改良土壤,為接下來種植菌菇打好基礎。”新高峰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古海明介紹。

  新高峰村是我省首個實施整村生態搬遷的村莊。2021年元旦前,為了更好地助力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位於鸚哥嶺腹地的白沙南開鄉原高峰村整村搬至毗鄰縣城的牙叉鎮新高峰村,符國華等118戶村民自此搬出了大山,住進了嶄新的59棟聯排兩層民居。

  除按人均10畝標準給村民補償可開割一批橡膠林外,白沙還統籌資源引進優質農企,動員村民投工投勞建設菌菇瓜菜輪作種植基地。經過培訓,符國華當上了基地主管,幹起了這份新農活。

  古海明介紹,2022年,基地擴大至160多畝,産值十分可觀。尤其是自今年以來,在紅托竹蓀輪作的間隙,新高峰村還聯動農企培訓村民利用自家橡膠林下空間種植虎奶菇,並承諾保底收購。截至今年5月初,已完成種植將近20畝。

  “我家種了1萬個菌菇棒,加起來差不多有3畝地!”在大山深處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符國華,也在這一輪生態搬遷中“搬”出了幸福生活。(記者 曾毓慧)

[責任編輯: 張瑜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91129607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