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保營村電商服務站,楊秀慧(右)與外婆在打包木棉枕。海南日報記者 劉婧姝 攝
原題:昌江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讓農特産品觸網更暢銷
這個小站收發老鄉“幸福”
“兩個木棉枕,三箱芒果已經打包好。”近日,在昌江黎族自治縣七叉鎮保營村電商服務站,楊秀慧仔細核對好快遞單號和貨品,不敢有絲毫怠慢。
楊秀慧是保營村電商服務站站長,主要為當地村民提供農特産品代買代賣、寄取快遞等服務。連日來,楊秀慧都在忙着在網絡上售賣家鄉的農産品——木棉枕、芒果。
“這麼好的農産品不能只在省內賣,要通過電商,推廣到省外。”楊秀慧經營思路的轉變緣於一個契機——2020年,昌江全面啟動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工作,着力打造以縣級農村電商公共服務為中心的物流體系、培訓體系、營銷體系、溯源服務體系、服務站體系。
隨着昌江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的啟動,昌江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在全縣範圍物色村級電商服務站站長。楊秀慧抓住機遇,成為首批農村電商服務站站長中的一員。
運營一家電商服務站需要做什麼呢?這對於過去一直從事美粧行業的楊秀慧來説是個挑戰。好在從硬體搭建到電商知識體系培訓,政府都給予大力支持。
楊秀慧指着滿屋子的貨架説:“這都是免費提供的,還有電腦、辦公桌椅以及店舖的宣傳標語標牌等硬體都是免費配備的。”
光有硬體還不夠。“剛開始接觸電商的時候,昌江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還組織了培訓,教大家電商運營,比如如何將産品上架電商平台,如何進行直播帶貨。”她説。
打開抖音號,她最為驕傲的是不少視頻的播放量過萬,並獲得了大量點讚和好評。“我最初開抖音號純屬自己娛樂,但培訓後我知道了怎麼拍攝、怎麼剪輯,直播的時候介紹産品要形成語言邏輯。”這是楊秀慧從新手“小白”成長為網貨“達人”的經驗。
説話間,物流配送車開了進來,穩穩停在門口。楊秀慧麻溜地將打包好的木棉枕、芒果送到車上。“物流配送車每天都開到村裏,將快遞從物流中心送下來後,又將農産品送回去,方便産品能夠及時收發,這就是縣、鎮、村三級物流體系的便捷。”楊秀慧説。
如今,楊秀慧的電商服務站在村口十分顯眼,也十分熱鬧,村民總會有各式各樣的農産品拿過來售賣。
前些日子,七叉鎮尼下村村民洪青載着400多斤的木棉絮來到服務站出售,當場就拿到一萬多元。
昌江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説:“這個體系重點就是讓‘工業品下鄉’和‘農産品進城’實現雙向流通,充分挖掘培養農村電商人才,開展針對性的電商人才技能培訓,打造本土優質農産品品牌,最終讓農産品遠銷省內外。”
近3年來,昌江積極把握“互聯網+”發展機遇,農産品流通體系不斷擴大,當前昌江全縣共建成52家電商服務站,基本實現縣、鎮、村三級全覆蓋。
“我們圍繞種植大戶和返鄉創業農民工開展實地電商帶貨培訓和創業交流活動,針對性提出‘電商直播+銷售’等建議,讓更多農産品走出昌江、走向全國。”昌江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負責人李志鵬説。
目前,昌江已搭建起網貨中心與國內各大電商平台無縫對接,持續推動昌江特色農産品觸網營銷。“五一”期間,昌江電商實現網絡零售額279萬元,同比增長74.42%。(記者 劉婧姝 特約記者 符文倩)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