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琼山區:數萬畝競爭“荔”賦能老區振興

2023-04-28 09:26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海口琼山區三門坡鎮做強荔枝産業,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數萬畝競爭“荔”賦能老區振興

  4月25日,海口市琼山區三門坡鎮“桂花香”品種荔枝集中上市第一天。荔枝園內,紅色果實與採摘村民的笑臉交織成一幅生動的畫面;運銷現場,工人們在流水線上將荔枝清洗、分揀、打包,一顆顆新鮮海口火山荔枝被裝入果筐,它們將通過冷鏈物流運輸到全國各地。

  紅彤彤的荔果在三門坡這片革命熱土孕育至今已經有20多年。從1996年開始,老區人民弘揚開拓奮進的革命精神,開始嘗試種植荔枝,種植規模逐漸壯大。目前,全鎮荔枝種植面積約6.3萬畝,年産量約1.2億斤,年産值超6億元,是琼北連片種植最大的荔枝基地。伴隨着荔枝産業的發展,三門坡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步伐越邁越大。

  吃上“荔枝飯”

  蓋上“荔枝樓”

  三門坡鎮是我省革命老區重點鎮,紅色文化底蘊深厚,當地文嶺村委會福興村民小組自1927年建立黨支部至海南島解放,一批批黨員同志長期堅持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英雄故事代代相傳。

  海南日報記者和隨同採訪的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同志在文嶺村看到,這裡海口火山荔枝園連綿成片,一輛輛滿載荔枝的小三輪車、挂着全國各地汽車牌照的冷鏈運輸大貨車在路上穿梭。

  “我們的荔枝果型端正,色澤鮮亮,皮薄肉厚,供不應求!”三門坡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太輝告訴記者,當地荔枝主要品種有妃子笑、白糖罌、桂花香等,産品遠銷至黑龍江、遼寧、山東、陜西等省份。

  海口金綠果合作社副理事長徐德冠介紹,三門坡鎮地處火山岩地帶,由於特殊的地質地貌不適宜種植一般的農作物,農業生産水平曾較為低下。從1996年開始,村民們開始嘗試種植荔枝,黨員幹部幫助農戶提升種植技能,帶動群眾發展荔枝産業。如今,荔枝成為三門坡鎮特色主導産業,老區群眾吃上了“荔枝飯”,蓋上了“荔枝樓”。

  “每年的荔枝銷售旺季,來三門坡從事荔枝種植、包裝、運輸、銷售等方面的人員非常多。荔枝不僅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為鎮外農戶就業提供了大批崗位。”徐德冠説。

  “今年荔枝長勢不錯,預示着又一個豐收年將到來。”三門坡鎮鎮長陶碩介紹,近年來,三門坡鎮通過擴大荔枝種植面積、推進標準化生産、開展荔枝品種改良、打造荔枝品牌等方式,不斷提高荔枝産業發展的規模效應和綜合競爭力。

  老區展新顏

  群眾日子甜

  記者在福興村看到,村裏樹綠草青,鮮花盛開,村中池塘邊上有觀景長廊可供休憩。在村裏紅色革命文化紀念室,村民竺達旺告訴記者,福興村的竺氏宗祠是琼崖革命三縣聯絡站舊址。村中竺植廉、竺達明、竺天奇、竺植存等10多位黨員同志和多名群眾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紅色基因在這裡賡續傳承。文嶺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徐歡説,近年來,當地開闢了荔枝標準化種植基地,推動籌辦農業企業,在荔枝、檳榔、鳳梨等初級農産品收購、銷售、貯藏等方面布局發力,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同時實現農産品的收購和銷售一條龍服務,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據統計,當地村民收入逐年增長,去年人均年收入增長到21600元。

  村容村貌改善明顯。2021年,文嶺村“兩委”幹部、鄉村振興工作隊進行種草綠化專項整治,着力解決村莊土地裸露、塵土飛揚等問題,並開展全村綠化行動。村裏27名黨員率先垂範,劃片區分包“美麗責任”,確保美景常在,村容常“靚”。徐歡説,福興村正計劃打造田園綜合體,深度挖掘鄉村特色資源。

  行走在福興村,一條條入戶路乾淨整潔,一棟棟“小洋樓”錯落有致。“我們村修建了寬敞的大廣場,修起了大戲&,村民有了活動的地方。”村民蔡親先細數着村子的變化,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三門坡作為琼崖革命老區,將抓住振興發展大好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陶碩&&。(記者 劉操)

[責任編輯 韓昊辰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7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