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十四日,在文昌市鋪前鎮鋪前中心漁港項目,測繪工人在作業。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原題:文昌鋪前中心漁港項目陸域雛形基本形成
“冷清”的工地施工正火熱
面積達數十畝的文昌市鋪前鎮鋪前中心漁港項目(以下簡稱鋪前中心漁港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卻寥寥無幾——11月14日,身處鋪前中心漁港項目施工現場,海南日報記者不禁産生疑問:這裡真的在施工嗎?
“的的確確在施工,而且都是重型機械施工。”項目施工員鄭紅海決定帶着記者去尋找答案。
“看前面那塊大鐵餅,它有20噸。”順着鄭紅海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一塊直徑2米左右的鐵餅,在一片空曠的沙土地上,被吊車吊到十幾米的高處,再自由落體砸在地面上。
“這塊地塊現在正在平整,鐵餅每次落地,會把土地壓得更平整、紮實,為後續港口的建設夯實基礎。”鄭紅海補充説。
這種並不常見的施工方式,卻是漁港建設必不可少的一環。鋪前中心漁港是省重點項目,將打造集漁船停泊、漁貨裝卸、物資補給、水産品加工和漁貿交易、漁業研發、休閒漁業旅游等功能於一體的中心漁港。對於漁港的建設而言,打好基礎格外重要。
和空地有一條通道之隔的是臨時圍堰,“這裡是項目上需要工人數量比較大的一塊,但現在已經施工完畢,工人被安排到了別的崗位。”鄭紅海解釋,臨時圍堰的內部有四通八達的管道,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會抽出帶有泥沙的海水,通過排到圍堰池裏一遍遍將雜質過濾乾淨,再將海水排入海中,是一種綠色、循環的施工辦法。
沿着通道向北走去,很快就遇到了正在平整漁港北護岸土地的施工小組。這是一個由兩名測繪工人和一名挖掘機手組成的施工小組。“施工前,我們先根據圖紙數據測繪,標記好施工的高度、寬度後,挖掘機手就根據記號開挖,互相配合施工提高效率。”測繪工人陳銳説,在挖掘過後的土地上,他們還需要再覆核施工成效,避免出現疏漏影響下一步施工。
海岸邊上,吊機在安裝沉箱。“安裝沉箱是夯實漁港建設基礎的關鍵,這一個個水泥澆築成的沉箱,每個都有三四噸重,目前北護岸已經安裝完成56個。”鄭紅海説,不僅是眼前所見,由於漁港施工戰線較長,且多使用重型機械才能進行,因此挖掘機、吊機分佈在項目施工現場的不同標段同步推進施工。
當前,項目已經完成臨時圍堰充填沙袋,基槽開挖,港池疏浚、吹填等內容,同時還新建了東護坡、北護岸、南護岸、西防波堤、北防波堤及碼頭等,基本形成陸域雛形。(記者 劉夢曉)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