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海口深入貫徹落實省第八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戰略定位,努力提升發展能級
全力打造自由貿易港核心引領區
海口西海岸,即將落成的新海港樞紐如鳳凰展翅欲飛,亞洲最大的國際免稅城恰似鳳冠;江東新區,一棟棟“智慧”“綠色”樓宇拔地而起,生態CBD初露雛形;海口灣,一條16公里長的高品質休閒帶為這座濱海城市戴上一條華麗的項鏈……
新變化折射出新機遇,映照着新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口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今天,在非凡十年豐碩成績的基礎上,海口又站上了新的歷史起點。
今年4月,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重要講話精神的海南省第八次黨代會,對海口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做大做強海口經濟圈,全面提升發展能級,建設自由貿易港核心引領區”,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擔子。
省第八次黨代會以來,海口在謀劃什麼?又在做些什麼呢?記者在海口深入採訪發現,這裡有一股精氣神打動着我們,那就是廣大黨員幹部身上正鉚着這麼一股子勁兒,他們認得清新使命,扛得起新擔當,拿得出新作為。
錨定新使命
以憂患意識答好新時代重大命題
相約椰城,共襄盛會。
7月25日,第二屆消博會開幕,全球消費精品和各路客商匯聚海口。展館裏,有來自60多個國家的2800多個品牌,600多個全球新品在此首發首秀,時裝周、游艇展、論壇、峰會等100余場配套活動豐富多彩;展館外,西海岸、海口灣、國家帆船基地等成為新的熱門“打卡地”,免稅商品消費迎來新一輪熱潮……在這些背後,是海口成功應對7月初的突發疫情影響,為消博會提供的全方位保障服務和1250名海口志願者的默默付出——“消博會時間”裏,省會城市的作用再次凸顯。
過去10年間,海口市地區生産總值(GDP)實現了從不足千億元到兩千億元的跨越,2021年GDP佔全省的31.8%。然而,面對兄弟市縣紛紛加快發展的局面,海口“一馬當先”的步伐也曾踟躕不前。
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關鍵期,建設一個什麼樣的省會城市,如何建設這個省會城市,是海口在新的發展階段必須回答的重大命題,也是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殷殷期盼。
省第八次黨代會閉幕後,省委書記沈曉明到市縣調研的第一站就來到了海口。“要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更好扛起省會城市擔當,提升首位度、提高貢獻率,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持續做大做強海口經濟圈。”沈曉明強調,海口要在六個方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責任,來自對省會城市和經濟發展“龍頭”的更高期待——
海口是全島對接國內廣闊腹地和龐大市場的“門戶”,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支點城市,是海南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交匯點中的關鍵節點,必須在服務自貿港建設、融入新發展格局中進一步走在前、做表率。
緊迫,來自對當前發展中不適應新時代新階段要求的清醒反思——
從全國看,和發達地區省會城市相比,海口經濟既有量的不足,更有質的差距;
從省內看,各市縣紛紛搶抓自貿港機遇邁上發展“快車道”,海口“一騎絕塵”的情況不會一成不變。特別是三亞經濟圈、儋洋經濟圈發展勢頭強勁。海口雖在領跑,但已是“後有強兵”,惟有快馬加鞭、奮楫篤行,方能繼續當好這個領跑者。
三個月來,海口市委頻頻給全市各級幹部“敲響警鐘”,作出經濟欠發達仍是海口最大市情的明確判斷,提出進一步做大經濟總量、做優經濟結構、提升發展質量的要求。
經過思想洗禮,摒棄“後無追兵”的思維定式和躺在“功勞簿”上的怠惰想法,海口全市上下切實增強了危機感、緊迫感,錨定了城市發展新定位——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引領區,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新海口。
清晰的認識,催生高度的行動自覺。剛剛過去的一個月,海口經歷了格外嚴峻的大考——7月9日以來,海口連續數日新增新冠肺炎陽性感染者,經濟社會發展是否要按下“暫停鍵”?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和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有力指導下,海口全市上下團結一心、奮起抗疫,打好“快、穩、新”三場仗:首波病例出現當天,海口迅速、精準劃定封控區域,後續根據疫情形勢變化適時調整;6656名機關黨員幹部就地轉為志願者,與2626名“志願藍”共同奔忙在防疫最前線,穩住了城市正常運行的基本盤;在三輪區域核酸檢測中,海口創新推出採樣貼紙,每輪採樣後發放,憑貼紙即可正常流動,真正做到了既保證防疫效果,又不耽誤人民生産生活。
短時間內實現社會面清零,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沒有受到大的影響,第二屆消博會如期成功舉辦……海口黨員幹部群眾正以實際成效擔負起在全省大局中的新使命。
扛起新擔當
以有效引領塑造“大海口”競爭優勢
在海口城區,市郊列車已經成為一道延伸至澄邁的流動風景,讓費時的跨市縣通勤濃縮成最快10多分鐘的飛馳之旅,也讓更多人過上了“海澄同城”生活。
強化海口的門戶和樞紐功能、強化海港空港輻射帶動功能、加強産業鏈供應鏈協同、推動公共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三極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是推動自貿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海口是三大增長極中最大的一極,必須以更大力度帶動周邊市縣,做大做強海口經濟圈,塑造“大海口”綜合競爭新優勢。
這是省第八次黨代會報告對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新要求,也是賦予海口新的擔當。
省長馮飛在海口調研時指出,海口要將自貿港政策優勢轉化為産業發展優勢,在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領域謀劃重大項目,形成産業集群,促進經濟發展“脫虛向實”。
提升發展能級關鍵在産業,産業優化升級重點在園區。目前,全省有5個自貿港重點園區進入“營收千億元俱樂部”,其中3個在海口、1個在澄邁,為海口經濟圈提供了強勁動能。但也要看到,與洋浦經濟開發區超5000億元的規模相比,都還有不小的差距。
差距就是動力。近期,江東新區總部經濟區第一個拿地、第一個開工的海南能源交易大廈率先正式啟用,充分體現“綠色建築”“智慧樓宇”理念,“生態CBD”形象初現;復興城打造一站式海南游戲産業服務中心;綜保區、空港綜保區完成“加工增值超過30%”和“徑予放行”首單業務;高新區引進全球最大透明質酸企業投資建設的一期項目封頂……各重點園區持續跑出産業發展“加速度”,為海口扛起新擔當增添了新動力。
如何讓“加速度”保持甚至再加速?海口加快了體制機制探索,作出了深化“擴權強區”改革的重要決策,&&相關實施意見及12個配套文件,將92項市級事權下放到市轄區和園區,下放權限力度之大前所未見,做到應放盡放、放權賦能,不斷激發各區各園區發展活力。
與此同時,海口啟動實施“椰城優才計劃”,對應人才發展全周期、全鏈條、全方位需求,&&35條極具含金量、創新性的具體措施,為打造新增長極提供人才“柱礎石”。
從認識到行動、從措施到制度,海口已經用實踐證明,有基礎也有條件扛起新的擔當和責任。
展現新作為
以高質量發展體現核心引領區價值
近來,兩個消息讓人們看到了海口産業的新發展。
一個是佔全國60%市場份額的鮮切葉産業,正在加快謀劃打造線上線下交易市場,推動傳統優勢産業提質升級;一個是過去主題始終不突出的旅游業,隨着文旅、露營、體育等新業態的持續培育,新的亮點不斷涌現,呈現出明顯上升勢頭。
一個是發揮優勢,一個是補齊短板,都來自海口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的不懈努力。
三個多月來,海口迅速推動省第八次黨代會精神落實落地,用發展實績體現落實成效,展現出新作為、新氣象。
在學深悟透相關精神上示範引領——
三個多月來,海口市委以多種形式組織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重要講話精神、省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對海口工作的指示要求,推動全市黨員幹部學深悟透、入腦入心。
“全市上下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海南工作的殷切囑託,堅持對標一流、堅持雷厲風行、堅持狠抓落實,以新作為新業績體現省會城市責任擔當。”在海口市級領導幹部和縣級主要負責同志讀書班上,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羅增斌提醒黨員幹部,要更加自覺運用辯證思維謀劃海口經濟社會發展。
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示範引領——
美蘭國際機場封關運作航空口岸設施項目等一批自貿港封關運作項目開工,琼州海峽港航一體化進入實質運營,新海港綜合樞紐加快建設……海口的自貿港門戶樞紐功能持續提升,今年前4個月就吸引3277家外貿企業落戶。
在構建現代産業體系上示範引領——
海南國際設計島海口推介會舉辦,8家設計企業與海口市合作打造設計産業集聚地;海口生物醫藥産業集群簽約21個重點項目,推動其向千億元級産業邁進;中國足球(南方)訓練基地在海口掛牌,致力為體育産業發展提供新模式……海口圍繞四大主導産業,不斷為實體經濟蓄積後勁。
在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上示範引領——
海口綜保區與澄邁老城開發區優勢互補,打造免稅商品和跨境電商供應鏈;海口高新區與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聯動發展,實現自貿港政策優勢疊加效應,吸引越來越多醫藥企業“雙落地”……海口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總有新抓手。
在建設高品質城市上示範引領——
海口西海岸貫通更新工程進入收尾階段,黃金海岸“換”新裝;省會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設施、九大文旅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同時開工建設12個安居房項目,繼續引進一批高質量學校、醫院……海口已明確集中財力保發展、保民生的要求,着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在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上示範引領——
5月中下旬,海口利用2個周末時間開展幹部行動學習專題教學,在幹部培訓中開展行動學習,在解決問題中錘煉過硬本領……海口大力開展能力提升建設年、深化拓展“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等活動,持之以恒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全面提升幹部抓招商、抓服務、抓發展的能力,全市上下幹事創業氛圍濃厚。
新作為、新氣象只是序章,新使命、新擔當任重道遠。在新的起點上,海口自信向前。(記者 彭青林 計思佳)
海口
市縣名片
作為省會城市與全省門戶,海口將以全省高質量發展領跑者的姿態,全面推進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建設,做大做強海口經濟圈,全面提升發展能級,建設自由貿易港核心引領區。海口將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中走在前列、當好表率,更加凸顯在自貿港建設、環北部灣城市群、海口經濟圈中的示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城市競爭力、集聚力、承載力和輻射力。
市縣觀察
十年來 海口市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2021年
全市地區生産總值2057.06億元
增長11.3%
是2011年的2.89倍
三次産業比重調整為3.9:15:81.1
房地産開發投資佔比降至33.7%
社會投資佔比升至86%
産業投資佔比近70%
截至
目前
已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家
省級“專精特新”重點企業114家
分別佔全省總數的87.5%和61.9%
入選國家創新型城市
高效承接15類自貿港“首單”業務落地
引進49家世界500強企業進駐
37支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股權投資基金落地
10家企業獲批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試點
十年·園景
海口江東新區
成立兩年來,海口江東新區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園區營收從2020年的1108.23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272億元,年均增長105%;引進外資從2020年的8.11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12.69億美元,年均增長56.5%,規模連續兩年位居全省重點園區首位。
海口國家高新區
目前,高新區正加快打造“1個千億+4個百億”高新技術産業集群,一批行業龍頭企業、上市企業紛紛落戶高新區。截至今年5月,海口高新區新增市場主體6200余家;新簽約項目88個,總投資164億元;新開工項目125個、完工項目98個。
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産業園
近年來,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産業園産業規模“爆發式”增長——從2017年營收10億元,到躋身“千億元俱樂部”,僅用5年時間。2021年,園區營收超過1000億元、稅收超過50億元,其中互聯網類企業營收佔全省互聯網産業營收40%以上。
海口綜合保稅區
經過10年發展,海口綜合保稅區充分發揮“自貿港+綜保區”政策疊加優勢,推動主導産業高質量發展,初步形成了免稅品倉儲分撥基地、區域性國際貿易中心和進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截至目前,園區年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大關,單位面積産出位居全省同類園區前列。
本版手繪、製圖/陳海冰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