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煉化完成第四週期大檢修 全面恢復生産

2022-06-03 08:45   來源: 海南日報

 

  五月三十一日,在海南煉化中控室,操作人員盯着各種運行數據,確保大檢修順利完成。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原題:海南煉化完成第四週期大檢修,全面恢復生産

  年內將跨入千萬噸級煉油企業行列

  5月31日上午9時30分,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煉化)煉油部中控室,數十名操作人員緊盯着顯示屏上的各種數據,不時通過對講機發出指令。

  “中控,現場流程正常,設備運行正常,各崗位均已就位,具備噴油條件,報告完畢。”

  “中控收到,開始噴油。”

  與催化裂化裝置現場的操作人員確認後,9時38分,該公司煉油一部黨支部副書記白銳下達了噴油指令。“催化裂化裝置一次噴油成功後,標誌着海南煉化全面恢復生産,第四週期大檢修取得圓滿成功。”白銳説。

  此次大檢修於今年3月15日開始,包括常規檢修項目5172項、技術改造項目80項,涉及30套生産裝置,計劃工期55天,參與人員達7000餘人,投入15.3億元。這是海南煉化自2006年投産以來進行的第四週期大檢修,也是檢修項目最多、範圍最廣、深度最大、任務最重的一次大檢修。

  催化裂化裝置是煉油廠最重要的生産裝置,它能夠將低價值、重質組分的渣油加工成高附加值、高品質的液化氣、汽油、柴油等産品。

  海南煉化副總工程師、生産經營部經理董昌宏説,原油從油罐進入常壓裝置後,通過不同的生産線能産出民用液化氣、芳烴、航空煤油等不同的産品。經過這些生産線加工處理後,剩下的渣油被投送到減壓裝置經過加氫處理,生産出石腦油、柴油;剩下的渣油再送到催化裂化裝置進一步精製提煉,最後生産出高標準、高品質的液化氣、汽油和柴油等産品。

  “從原油進入各種裝置,到最後産出合格的産品,大概需要10個小時。”董昌宏説,經過大檢修,目前海南煉化的原油加工量達到了每小時900噸,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可達到每小時1100噸的滿負荷加工量。今年下半年乙烯原料結構優化項目實施後,海南煉化的原油年加工量將達到1120萬噸,跨入千萬噸級煉油企業行列。(記者 林書喜 通訊員 劉海龍)

[責任編輯: 張瑜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9112871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