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俯瞰定安龍門鎮大山村。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原題:定安大山村以黨建引領聚人心
喚醒鄉村新活力 村美民富幸福來
從名不見經傳的偏遠山村,到如今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村,定安縣龍門鎮大山村究竟有何法寶?面對海南日報記者的疑問,大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倪志堅笑着拍了拍胸口,“在於聚齊了人心”。
綠樹環繞的水塔咖啡,五彩繽紛的手繪墻畫,藏在田園裏的七彩樂園,三三兩兩的游客……步入大山村,一幅鄉村振興的幸福圖景躍然於眼前。可在不少村民的記憶中,近一年前的大山村,仍是“晴天一身塵,雨天一身泥”的落後舊貌。
大山之變,始於2021年8月。當時,龍門鎮決定以大山村為示範點,推進全鎮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可由於缺乏專項資金,該項目推進一度緩慢,村民對這項工作也並不理解。
面對質疑,黨員幹部積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頭搬石頭、清垃圾。他們還帶頭美化自家庭院,將一塊塊“巴掌大”的撂荒地和“空心院”,變成了一座座雅致的小花園、小菜園。
看到村裏發生的點滴變化,村民們開始自發地動了起來。有人出錢,有人出力,還有人無償給村裏讓出土地。
村裏做了一項統計,自大山村美麗鄉村示範點創建以來,光是投工投勞的群眾共達到1500多人次。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創建隊伍,黨員群眾齊心協力,讓如今的大山村煥然一新。
“過去的日子雖然苦,但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不能丟。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共産黨人的初心不能忘。”倪志堅説,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革命老村,大山村一直重視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
時至今日,村裏歷任老支書、老黨員仍會定期主動為黨員群眾講述本村先輩們在革命時期的感人事跡,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激發群眾愛黨愛國、建設家鄉的熱情。
行走在大山村,“大山永遠跟黨走”“紅星照耀下的大山村”等紅色標語隨處可見,紅星廣場、十姓公園裏也處處彰顯着各色紅色元素。
為了弘揚傳統家風,和諧鄰里關係,大山村連續多年舉辦“孝善日”活動,村幹部在重大節日帶頭到本人&&的80歲以上老人家去看望,關心關愛他們的生活,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困難,借此引導老人子女多看望、關懷老人,在全村形成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文明鄉風。
同時,村裏每年還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最美好婆婆”“最美好媳婦”“最美庭院”等評比,通過張榜表揚先進事跡,促進孝老愛親、勤儉持家,婆媳關係融洽,在大山村培育起一股鄉村文明新風。
此外,大山村黨支部還建立起黨員“1+N”聯戶包事機制,按照“一名黨支部委員&&3戶、其他每名黨員&&1-3戶”的方式,要求黨員主動聯絡群眾,詳細了解村民家庭情況,認真傾聽群眾需求,及時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在一件件有回音、有着落的實事中,黨群關係更加緊密,越來越多的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人心齊了,組織強了,村裏的發展也逐漸駛上“快車道”。在黨員幹部的帶領下,如今,大山村裏百果飄香,蓮霧、百香果、荔枝、菠蘿蜜、咖啡等産業已初具規模。
“未來,我們將通過公司運作的方式,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發展特色農業産業,逐漸打造起大山村的特色品牌,帶領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倪志堅滿懷信心地説。(記者 葉媛媛)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