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在海口江東新區總部經濟區(生態CBD),採用裝配式技術建造的海南銀行項目加快建設。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通訊員 王聘釗 圖/文
原題:海口江東新區重點項目應用裝配式建築
告別漫天灰塵 打造“綠色工地”
現場沒有沙子、水泥的工地,也能蓋起高樓?這起初是海口江東新區東寨新居二期安置房項目(以下簡稱東寨新居二期)安裝工餘志剛心中的疑惑。但入場參與施工兩個多月來,掌握了裝配式建築的施工技巧後,這份疑惑早已變成實實在在的感受:“不但能起高樓,而且施工更快、更環保。”
作為省重點項目,東寨新居二期主體建築的建設,採用的是裝配式建築方式。海南日報記者3月23日在該項目7號樓見到余志剛時,他正在用一把卷尺測量剛裝好的墻板垂直度。剛組裝好的屋內墻面,由一塊塊長2.8米、寬70厘米、厚10厘米的裝配式墻板拼接而成。
“一塊100多斤,我們兩個人就能完成組裝。”和余志剛搭檔的余國強,前兩年就接觸到了裝配式建築。這讓他對這一建築領域新技術的應用,更得心應手,也更讚不絕口:“你看我們這個工地哪像傳統的工地,要現場攪拌沙子水泥?”
正如余國強所言,600多平方米的樓層裏,見不到沙子、水泥,有的只是規格不一的裝配式建築構件。像組裝配件一樣,墻板拼接起來,縫隙處抹上加了纖維和膠粉的塗料,一面墻就組裝完成。
“我們現在的裝配率達到50%以上。”項目生産經理楊洪偉介紹,50%以上,不僅僅是完成省政府提出“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築裝配率不低於50%”的要求,也是東寨新居二期積極打造“綠色工地”的自我加碼。
楊洪偉説,過去的工地總是土方裸露、灰塵漫天,“但裝配式建築工地,就是用新技術、新辦法,注重環保施工,提高建築質量”。
當前,東寨新居二期已經實現建築主要部件使用裝配式建築材料。這些部件在工廠按照規定的比例預製完成後,被送到工地,工人只需按要求操作,就可以拼接完成,大大降低了施工現場的污染程度。
在施工現場,一塊顯示屏實時顯示PM10等主要工地污染物的數據。記者看到,這一數據保持在100微克/立方米左右,相比於超過150微克/立方米即算超標的標準,還具有較大距離。
裝配式建築應用和推廣是我省標誌性工程之一。不僅是東寨新居二期,裝配式建築目前已在海口江東新區電白新村、安置房6#地塊等多個重點項目得到應用和推廣。(記者劉夢曉)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