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寨港首次發現小喜鹽草。通訊員 馮爾輝 攝
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該局在今年6月至7月對東寨港海草資源調查中,發現海草新品種——小喜鹽草。至此,東寨港保護區內,已發現的海草種類增至4種。此外,調查還顯示,東寨港海草面積呈逐年增多趨勢。
據了解,海草生長於熱帶及溫帶海域,是控制淺海水域水質的關鍵植物,對維持沿海海域生物多樣性有重要意義。海草生態系統生産力高,有“海洋牧場”之稱,其固碳能力強,能夠消除污染、凈化水質,減弱海浪能、維護海岸及海床穩定等作用。
根據本次海草資源系統調查顯示,海口東寨港分佈的海草種類為2科2屬4種。除了本次新發現的小喜鹽草外,其他3種分別為水鱉科喜鹽草屬卵葉喜鹽草、貝克喜鹽草,以及絲粉草科二藥草屬單脈二藥草。
“海草床能凈化水質,維持良好的海域生態環境,為多種海洋生物提供棲息、繁殖及庇護場所。”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業工程師馮爾輝介紹,近兩年,東寨港保護區管理局積極開展紅樹林種植和生態修復項目,新的海草品種出現,標誌着東寨港的水質越來越好,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生態修復成效明顯。
據悉,從2014年至2021年,東寨港保護區內海草面積呈逐年增多趨勢,目前共有513.89公頃。(記者習霽鴻)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