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海南在行動|文昌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産業園:海洋漁業轉産正當時

2023-01-19 16:48   來源: 新華網


馮家灣園區標準化養殖車間。新華網發

  日月其邁,時盛歲新。

  海水之于養殖,看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水質污染則魚蝦無收、殃及漁民。

  漁業之于海南,既是惠及百姓民生福祉的産業,也是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根基支柱,更有著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文昌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産業園正在探索海洋漁業現代化轉型的路徑。

  好地育好苗:八方之智強效賦能優質漁業育種

  馮家灣園區位于文昌市東南角沿海,歷史上就有“靠海吃海”的悠久傳統。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馮家灣“蝦苗谷”的美譽就已遠揚在外,這裏的水質鹽度非常適合育苗。馮家灣的蝦苗産量一度佔全國市場份額的30%,是海南最大的南美白對蝦苗種生産基地。

  正在建設的馮家灣園區,以科技持續性推動産業升級為目標——從單一的漁業養殖業破圈發展為“育種為主,養殖為輔”的整合性産業,從粗放型佔地多的養殖模式到集約型的智能漁業工業4.0養殖模式,從源頭入手打造漁業高品質發展的“文昌模式”。

  據園區負責人介紹,截至2022年底,園區已引進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渤海水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産研究所等29家企業和科研機構,其中11家企業的建設項目正加快建設,作為國內水産養殖行業的標桿企業,將為馮家灣園區帶來優質的人才團隊和先進技術,賦能當地優質漁業育種産業。

  在渤海水産股份有限公司已建成的養殖車間裏,光源調節、海水超濾凈水、水質監控、自動投餌等設施一應俱全,工作人員正在開展新品係選育和隔離養殖測試等工作。渤海水産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皓説:“我們做的是前端的育苗育種,附加值比較高,效益會比較好。”

  渤海水産股份有限公司是2020年入駐馮家灣,該企業依托基因晶片和分子育種技術,投資1.5億元建設96畝水産育種基地,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合作開展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的良種選育。

  除了島外頭部企業入駐帶來的人才團隊外,園區也邀請了島內本地企業及專家入駐,根據馮家灣現有育苗情況“量體裁衣”,因地制宜,打造獨具海南特色的水産“南繁硅谷”。

  馮家灣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林尤鬱介紹:“馮家灣園區不是一個普通的漁業産業養殖園,而是由舊的漁業養殖基地升級而成,以海洋水産種苗繁育為特色,集水産科研育種、種苗繁育、綠色健康養殖、科普教育、科技孵化等功能為一體、三産融合發展的綜合性園區。”

  好態育新智:“浮島+尾水治理”破解生態難題

  曾經的馮家灣水清魚躍,水草豐足,紅樹林等海洋生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隨著養殖數量的增多,逐漸超出了環境的承載量,出現水質變差、富營養化等問題,部分區域沙灘淤泥化。


渤海水産的凈化池。新華網發

  因此,解決水質污染,保證尾水排放符合環保要求,成為馮家灣園區需要解決的問題。園區建成的養殖尾水預處理站,採用全自動化配套技術,日處理尾水量為8萬噸。經過處理後的尾水進入凈化池,通過動植物吸收的方式去除氮磷等有機物,最終達到一級排放標準後再排入寶峙河。

  在凈化池裏,一排排的“生態島”頗為壯觀,上面長滿了空心菜、水芹菜等水生植物。它們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氮磷等有機物,凈化水質。這種以生態方法治理生態的新模式,破解了養殖尾水凈化的問題,也成為經濟增收的一種方式。

  從事水産養殖近30年的村民詹孝福介紹,以前養殖的尾水通常會直排大海,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抽取幹凈的海水也變得很困難。在政府的宣傳發動下,他建起工廠化的養殖池,增設了尾水處理環保設施。“雖然增加成本投入,但是沒有污水排放,養殖效益更好。”詹孝福説。

  迴圈水養殖技術也是馮家灣園區嘗試的方向。園區另一企業海南鯤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引進了來自浙江大學科研團隊的“迴圈水”技術,通過生化反應係統、消毒殺菌係統、溫控監測係統,實現了海洋養殖水的迴圈使用。

  在海邊生活了一輩子,看著海灘恢復從前美好的樣子,馮家灣園區及周邊村民打心眼裏高興,“晚飯後去美麗的海邊走走,更是一種享受。”

  “好生態+新業態”,綠色發展理念讓馮家灣漁業發展實現了轉型,新發展理念為馮家灣園區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智慧“活水”。

  好業助民生:政策支援做強海洋經濟引擎

  厚植為民本色,增進民生福祉。馮家灣園區既要魚蝦“上樓”、污水“截流”,又要解決生態紅線內的84戶退養戶的安置問題,讓馮家灣幾百家養殖戶更好地就業,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為解決養殖戶入園養殖的後顧之憂,在海南省財政廳、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和文昌市政府的聯合支援下,2022年7月,海南省首個水産品育種保險産品正式落地馮家灣園區。通過對園區養殖戶保險需求、養殖風險等進行調研分析研究,人保財險海南分公司開發出水産制種苗養殖保險和水産品養殖保險,讓養殖戶不僅“錢包鼓”,更要“飯碗穩”,激發養殖戶積極入園的信心。

  馮家灣園區創新激勵養殖戶入園經營新形式,創立技術入股分紅模式,促進養殖戶“因智生財”。鼓勵有養殖技術的村民和企業合作,村民出技術、出勞力,企業出資金、租廠房,園區做擔保,銀行出貸款。


退養戶吳坤明貸款建養殖廠房。新華網發

  這種“政銀擔”模式有效分散生産經營風險,讓更多的養殖戶受益。退養戶吳坤明便是受益者之一。他説:“‘政銀擔’貸款利息低,壓力減小了很多。”獲得保險賠付的養殖戶曾廣能也表示:“水産制種苗養殖保險的出現,分擔了養殖育苗的風險,讓大家受益很大。”

  按照“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閒漁業走”的總體思路,馮家灣園區還將繼續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加大園區基礎設施的投入,鋪設取水管道,從深水區域統一抽取海水,供整個園區的海水養殖使用。在建的海水取水工程項目總投資37747.96萬元,陸域段泵站至園區輸水管道總長4436米,從近海2公里、海平面以下9米的位置取水。

  未來,園區將逐步打造成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園區,輻射和帶動海南全省漁業轉型升級,努力打造海南省近海養殖退養、漁業發展轉型升級的新樣板。(莊斐、魏曉宇、孫樂彤)

[責任編輯: 王雯君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911293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