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海南在行動|林下經濟,蹚出助農增收新路子

2023-01-07 16:12   來源: 新華網


五指山市南聖鎮同甲村的檳榔園林下種植大葉茶、金釵石斛。新華網發

  林下經濟是山區林區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重要途徑,能發揮土地效益最大化,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林興民富。國家高度重視林下經濟的發展,預計到2025年,全國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林地總面積將達到6.5億畝,實現林下經濟總産值1萬億元。

  海南是林業大省,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發展林下經濟有巨大的優勢和潛力。近年來,海南積極正視林地生産力相對內地省份較低的短板,因地制宜地引導農民發展林下經濟,走出了一條可借鑒、可發展、可推廣的綠色發展之路,為鄉村振興造勢、造福。


五指山市南聖鎮同甲村的檳榔園林下種植大葉茶、金釵石斛。新華網發

  林下産品“香

  扮靚鄉村引客來

  12月的海南熱熱鬧鬧,除了景區裏遊人如梭,還有一年一度的農産品“盛會”——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産品冬季交易會。今年的現場訂單交易額逾24億元,項目簽約金額超過205億元,林下經濟産品琳瑯滿目,深受歡迎。

  “好香啊!”“真好吃!”斑斕可謂本屆冬交會的“網紅”,斑斕蛋糕、斑斕椰奶、斑斕茶、斑斕曲奇……三亞館、文昌館各式各樣的斑斕特色美食拴住眾多吃貨的腳步。斑斕,這種原産地為東南亞的調味植物,在海南也火了——城市裏,甜品店、奶茶店都有它專屬的係列産品,年輕人紛紛下單“打卡”;鄉村裏,它在椰子樹、檳榔樹下長得鬱鬱蔥蔥,隨風搖曳,倣佛一片綠色的海洋。

  鄉村要振興,産業是關鍵。早在2018年初,文昌市重興鎮文魁村就成立了重興文魁共用農莊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三棵樹”的林下經濟發展上發力,推廣林下斑斕種植,成為該村打出的一張“王牌”,讓昔日溝溝坎坎的土地蛻變為村民增收致富的良田美景,加上香味獨特的斑蘭美食,吸引省內外遊客紛至遝來,是個名副其實的美麗“香”村。

  檳榔園林下經常雜草叢生,除草劑會導致檳榔黃化,種植斑斕,會擠壓雜草的生存空間。此外,斑斕的生長對檳榔樹的影響很小,兩者共存共長,扮靚鄉村景色。2021年,重興鎮斑蘭種植面積達到了1900畝,帶動本地876戶村民參與種植。在合作社的示范作用下,重興鎮在2021年10月啟動了全鎮合作種植計劃,至2025年種植面積達50000畝以上。為做大做強這一産業,該鎮將構建斑蘭産業“科技+”創新發展模式,打造斑蘭文創産品,通過“公司+合作社”的方式,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在臨高展館,一株株墩圓可愛的赤松茸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是我們首次參加冬交會,不少省內市縣農業部門前來咨詢。”海南正福生態菌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維平説,公司今年成功在海南本土培育出赤松茸菌類品種,而且是充分利用橡膠林下資源種植了110多畝,預計年産量45萬斤。


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對俄村在林下種植五指毛桃。新華網發

  林下生多“金”

  點亮村民新生活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海南五指山市出臺的《林下經濟産業發展指南》把資源優勢和發展優勢結合起來,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動樣板。

  五指山市周圍群山懷抱,是海南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市縣,達到近90%,可以利用的土地空間非常有限。“十二個林”是五指山市的解題思路:林茶、林花、林果、林菜、林菌、林藥、林禽、林畜……近年來,五指山市轉變傳統的經營方式和理念,大力發展“十二個林”的林下經濟,將森林優勢轉化為發展效益,“五指山紅茶”“五指山五腳豬”等農業品牌先後通過國家地理標誌登記認證,實現了森林資源保護和農民增收相統一的目標。

  “適合種茶的推廣林下種茶,適宜南藥套種的積極推動轉型。”五指山市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李剛介紹,農戶林下套種大葉茶、金釵石斛、益智,養殖“三鳥”和蜜蜂等,既保護生態,又提高了農産品附加值,有力促進了農戶增收。

  一塊地能不能有三份收成,甚至四份?五指山市南聖鎮同甲村駐村第一書記林先亮向前一指,答案藏在村民們房前屋後的檳榔林裏——樹上有石斛,樹下種有大葉茶,樹林間是山雞在跑得歡……這樣的一畝地能為村民增加數萬元的收入。同甲村以“公司+村委會+農戶”的合作模式推廣嘗試“立體式”種養,“一地巧生多金”讓村民們幹勁十足。

  在毛招村的樹林裏,種的不是茶葉和石斛,而是擺著一個個木頭箱子,辛勤的蜜蜂進出採蜜。毛招村生産的五指山“雨林百花蜜”作為五指山市唯一的土蜂蜜品牌,已上線海南扶貧網、中國扶貧網等多個平臺進行線上銷售,收獲了消費者的喜愛,也引來周邊幾個環境條件相近的村莊濃厚的學習興趣,這項“甜蜜”的産業有望越做越大。


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紅托竹蓀種植基地技術員在查看竹蓀成長情況。

  林下有科技

  拓寬鄉村振興路

  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近年來,海南發展林下經濟,動足了腦子,用足了人才。

  白沙黎族自治縣曾經是海南的深度貧困縣。近年來,中國熱科院重點幫扶白沙縣5個鄉鎮9個村委會,積極幫助貧困村打造特色扶貧産業,助力貧困村産業振興。挂職幹部積極奔走對接,引進益智、斑斕、魔芋、竹蓀、粽葉等,形成了牙叉鎮紅托竹蓀種植基地、青松鄉打松新村紅托竹蓀基地、青松鄉打炳村打賀嶺益智種植基地、七坊鎮高地村委會粽葉種植基地等,當地林業經濟産值得到明顯提升。

  在自由貿易港建設的背景下,海南林下産業發展的腳步在加快。

  三亞正穩步推進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轉机基地建設,通過政府引導、專項補貼等形式,引導産業布局,重點發展“新奇特優”熱帶特色水果品種。12月25日下午,在三亞市育才生態區那受村集體産業示范基地,一位村民在試吃一種新水果。伴隨“咔擦”爽脆的一聲,果肉瑩白細嫩,汁水清甜溢口,他當即決定種植6畝這種蘋果青棗。

  2022年年初,在三亞市農村農業局的支援下,依托三亞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的技術優勢,那受村引進了蘋果青棗。與芒果等熱帶水果相比,蘋果青棗的種植管理技術更簡單,病蟲害更少,種植一年就可以挂果。更重要的是,蘋果青棗可以間種,是發展林下經濟的理想選擇。


林下養雞成為海南農民增收的渠道。

  在昌江,王下鄉以“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合作社”的“1+X”模式,引入龍頭企業,為村民免費發放10萬株草豆蔻幼苗,種植在富余的成樹林地,並打造了農家樂、民宿,發展起以休閒農業為主的鄉村旅遊産業,村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近2萬元。

  “十三五”期間,海南全省5家單位經國家林草局評審認定獲“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榮譽稱號,累計推薦評定國家級和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19個,其中國家級11個。全省林下經濟累計從業人數達 61.45萬人,面積270.88萬畝,總産值160.35億元,林農每人平均林下經濟年收入2.5萬元。

  “十四五”期間,海南還將依托森林、濕地等資源條件,結合實際情況,重點扶持發展林下養殖、林下種植、森林人家、林源中藥等林下經濟産業,通過扶持研發機構、企業或合作社發展,帶動農戶共同致富,讓每一寸土地都長錢。

  林更綠,山更美,不砍樹也能致富。海南林下空間多元立體化的發展,讓農民的增收有了保障,也奏出了一曲人與自然的和諧樂章,奏響“林下+”鄉村産業振興曲。(林晨音 付萬嘉)

[責任編輯: 韓昊辰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9112924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