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造黎苗文化精神家園”學術研討會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舉行。百名專家學者齊聚五指山,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圍繞打造黎族苗族文化精神家園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展開探討,共同推動五指山市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五指山市位於海南島中南部,是海南黎族苗族同胞聚居地,也是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目前,全市戶籍人口10.44萬人,其中黎族7.01萬人,苗族0.601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3.9%。黎族苗族同胞在這片土地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黎苗風情,孕育了厚重的黎族苗族文化。

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期間,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在博鰲亞洲論壇主題公園內進行苗繡、黎錦製作展示。新華網發
2022年1月,五指山市以成功創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為起點,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為總目標,全力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工作,共同譜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

黎族苗族同胞身穿節日盛裝,在博鰲亞洲論壇主題公園唱響民歌。新華網發
五指山市民族事務局局長王程東介紹,自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以來,五指山市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民族工作的全過程。市委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為契機,成立工作專班,&&系列指導性文件,強化組織領導、宣傳引導與文化引領,不僅在市電視台開設以民族團結進步為主題的欄目,還在市圖書館常態化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講堂。同時,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推廣宣傳與有獎知識競答活動,舉辦黎錦苗繡等各類業務技能培訓。此外,五指山市號召駐地高校文藝團隊參演在山城好物集市搭建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宣傳展演平台,並組織編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文章,開展非遺文藝宣傳進校園,民族校本進課堂活動,讓民族團結的精神融入校園。
近年來,五指山市先後有11個集體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2名個人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3個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16個單位被命名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海南省兩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心”先後落戶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五指山校區)和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碩果纍纍。

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期間,五指山市在博鰲亞洲論壇主題公園內展出的苗繡作品。新華網發
為做好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工作,五指山市緊緊圍繞“六園”建設目標,建設了一批特色民族村寨,出版一批圖書文獻和文化研究成果,推進一批民族文化項目,打造一批民族文化産品,發展一批以黎藥苗藥為基礎的南藥康養項目,形成一批民族文化生態。
此外,五指山市將黎錦、黎陶、苗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特色融入少數民族文化産品、商品內核,突出少數民族文化特色,通過演出、旅游推介等方式帶來收益,帶動文化消費。

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期間,五指山市在博鰲亞洲論壇主題公園內進行黎族竹木器樂展示。新華網發

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期間,五指山市在博鰲亞洲論壇主題公園內進行黎族陶藝品展示。新華網發
五指山市還在各中小學校開展了“民歌、民舞、民服”進校園活動,並在市內免費開放藝術培訓班,開設黎族竹木器樂、童謠唱教班等10項藝術培訓課程,開展文化惠民暨非遺保護成果“四進”展演活動,民族團結進步氛圍深厚。
在服務群眾、惠及民生的基礎服務設施建設方面,五指山市穩步推進民生改善工作,率先在全省創建“鄉村振興智慧管理平台”,以智慧化、精準化為特色,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
當前五指山市嚴格按照“四個不摘”要求,狠抓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今年以來共下達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20524萬元,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農村無害化垃圾處理率、農村無害化廁所覆蓋率在全省率先達到100%。同時,五指山市率先在全省完成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59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公交”,並基本建成了覆蓋民族地區的城鄉醫療衞生健康服務體系。
未來的五指山市將繼續推進琼崖革命初心悟園、黎苗文化精神家園、底蘊厚重州府故園、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農旅融合富美田園、四季宜居康養樂園“六園”建設,打造海南省民族博物館、五指山革命紀念園、五指山黎峒文博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示館,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精神的文化家園,提升民族團結進步的創建水平,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展現五指山風貌。(王雯君、王一斐、潘頔)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