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水共治” 治污先行 共護碧水與清流

2022-01-06 08:27   來源: 海南日報

  “六水共治”,治污先行。治污水作為攻堅主戰場,我省明確提出以提升水質為核心,狠抓黑臭水體治理,城市擴容提效、截污納管、雨污分流,鄉鎮農村污水治理,水産養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開展全域綜合治水。

  治污水主要涉及城鎮污水處理、農村污水治理方面以及水産養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領域。在城鎮污水處理方面,近年來,我省深入開展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加大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力度,強化城鎮內河(湖)沿岸以及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接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加快補齊設施短板,廠網設施規模穩步增長,城鎮內河湖水質達標率91.4%,達到工作開展以來的歷史最優。下一步,我省水務部門將通過推進城區污水收集處理提質增效、加快完善建制鎮運維長效機制等舉措,不斷提升城鎮污水治理水平。

  在農村污水治理方面,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省建有污水處理設施的行政村累計1501個,佔比為57.1%(全省行政村總數2629個,因其他工作需要核減34個行政村)。全省共建有15236套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初步統計,我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為32.79%。“六水共治”攻堅戰總體目標中提出,到2026年,實現城鎮、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全覆蓋。圍繞這一目標,我省將緊盯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多措並舉開展治理措施,推動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水産養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目前全省水産養殖禁養區需要清退12.73萬畝,已清退12.02萬畝,完成率94.38%;去年海南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1.1%。下一步,我省農業農村部門將圍繞全省“六水共治”攻堅戰部署,重點抓好農業農村領域五方面攻堅行動,包括: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化肥農藥“雙減”、養殖業污染治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農業清潔行動等攻堅,做好農業農村領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記者周曉夢 實習生董雅婷)

  | 城鎮污水 |

  一、現狀

  1

  城市(縣城)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現狀

  截至目前

  全省正常運營的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廠共40座

  處理規模140萬立方米/日,平均負荷率達到84%

  污水處理廠總體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部分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水Ⅴ類和準Ⅳ類標準

  2

  建制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現狀

  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屬我省為加快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提出的“自加任務”

  截至目前,污水處理設施已覆蓋的鄉鎮達到100個,覆蓋率約57%

  其中

  五指山市等4個市縣覆蓋率已達到100%

  文昌市等8個市縣全部開工建設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1

  持續推進城區污水收集處理提質增效

  一是加快推進污水收集管網建設

  二是大力推進老舊污水管網改造

  三是持續提升生活污水收集效能

  2

  加快完善建制鎮運維長效機制

  一是全力推進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二是科學確定建設規模和時序

  三是加快實現鎮級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營

  四是強化鎮級污水收集處理設施運營管理

  3

  着力提升生活污水治理市場化水平

  引導鼓勵央企、國企發揮規模化、專業化建設和運營優勢,着力推廣“廠—網—河(湖)一體”“泥水並重”的治理模式、完善價格機制和收費政策的可持續商業模式、政企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産業聯盟的共建模式,探索通過盤活存量資産、區域廠網整體打包建設運營等途徑增強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提高市場化運營能力,逐步解決長期制約城鎮污水處理工作的短板問題

  4

  加快推進泥水無害化處理

  和資源化利用

  因地制宜推進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

  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礎設施

  工業生産、市政雜用等優先使用再生水

  推動污水資源化利用實現高質量發展

  5

  全面提升行業監管能力

  一是完善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管理制度

  二是完善監督考核制度

  |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

  一、現狀

  截至2021年12月底

  全省建有污水處理設施的行政村累計1501個,佔比為57.1%

  (全省行政村總數2629個,因其他工作需要核減34個行政村)

  主要採用集中式、分散式和納入城鎮管網等3類治理模式

  大部分工藝為生物法(AO/A2O),部分採用人工濕地等生態法

  根據生態環境部情況通報

  2021年第三季度我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全國排名第9名

  全省共建有15236套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正常運行率總體達到90%以上

  初步統計,我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為32.79%

  二、下一步工作目標

  到2023年

  農村生活

  污水治理率

  達到55%以上

  到2024年

  城鎮和農村

  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覆蓋率達80%以上

  到2026年

  城鎮、農村

  污水處理設施

  基本全覆蓋

  | 水産養殖農業面源 污染治理 |

  一、現狀

  1

  畜禽糞污轉變為有機肥料

  2021年海南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1.1%

  規模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99.45%

  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100%

  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

  無序養殖轉變為科學養殖

  全省水産養殖禁養區需要清退12.73萬畝

  已清退12.02萬畝

  未清退0.71萬畝

  完成率94.38%

  目前

  我省現有國家級水産健康養殖示範場20家

  “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7家

  水産養殖發展空間布局和結構進一步優化

  3

  粗放生産轉變為綠色發展

  2021年全省化肥、農藥施用量

  同比分別下降3.4%、3.6%

  完成2021年減少3%的目標任務

  全省共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275噸

  回收率為65%

  完成年度回收任務

  回收廢舊農膜8380噸

  回收率為88.35%

  “三農”各項工作

  向高質量、綠色、可持續方向發展

  二、下一步工作重點

  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攻堅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任務重、難度大,我省農業農村部門將統籌謀劃、系統布局,一體推進全省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指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亞市做好赤田水庫流域農業面源污染及種植結構調整工作,打造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樣板;指導文昌市建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市,為全省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開展養殖業污染治理攻堅

  結合兩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全面完成水産養殖清退任務;大力推廣以文昌馮家灣現代漁業産業園為代表的水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實現漁業高質量發展

  開展化肥農藥“雙減”攻堅

  圍繞“十四五”末減量15%的總目標,高位推進全省化肥農藥減量五年行動方案,向化肥農藥“雙減”工作發起全面衝鋒,堅決完成攻堅任務,推動農業綠色發展、低碳發展

  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攻堅

  大力推動儋州、澄邁、屯昌、海口琼山區等地畜禽糞污資源化推進項目,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創建工作,逐步形成全省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新格局

  開展農業清潔行動攻堅

  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進農作物秸稈、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等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與回收處置,鞏固提升超標耕地安全利用水平,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數據整理/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製圖/張昕

[責任編輯: 王雯君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3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