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在儋州市儋州灣拍攝到戴有白色C2環志的世界極危鳥類勺嘴鷸。沈尤 攝
原題:海南首次發現戴有環志的世界極危鳥類勺嘴鷸
遠來的稀客帶着“身份證”
進入11月份,世界極危鳥類勺嘴鷸又來儋州市儋州灣“歇腳”過冬了。不過,此次遠道而來的勺嘴鷸中,有一隻不太一樣:右腿上戴着C2環志,這是海南首次發現帶有環志的勺嘴鷸。經有關專家調查發現,這只勺嘴鷸來自於俄羅斯遠東地區。
勺嘴鷸是鷸科勺嘴鷸屬鳥類,為小型涉禽,體長14厘米至16厘米,全球數量僅有數百隻,被稱為“鳥中大熊貓”。2008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其保護現狀由瀕危提升到最高瀕危等級——極危。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針對勺嘴鷸啟動了保護計劃,2021年,我國新修訂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其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11月24日,成都觀鳥會會長沈尤在儋州灣觀鳥,發現有4隻勺嘴鷸在灘塗覓食,其中一隻腿上戴有白色C2環志。鳥類環志是用來研究候鳥遷徙動態及其規律的一種重要手段。
據勺嘴鷸保護機構“勺嘴鷸在中國”介紹,“白色C2”於2021年7月6日在俄羅斯楚科奇自治區繁殖地人工孵化出生,7月26日野放,在繁殖地最後一次被科學家拍攝到是在2021年8月2日。11月24日在儋州灣發現之前,還沒有在其他地方被發現過。
“在儋州灣發現有環志的勺嘴鷸,對於研究勺嘴鷸的種群數量和習性具有重要意義。”海口畓榃濕地研究所所長盧剛介紹,勺嘴鷸對棲息地環境的要求比較高,需滿足豐富的食物和廣闊的棲息環境等條件。近年來,隨着儋州灣的生態不斷修復,該地多次發現勺嘴鷸。
不僅在儋州灣,來海南越冬的候鳥逐年增多。2021年海南越冬水鳥調查數據顯示,海南48個重要濕地共監測記錄到65種鳥類,共30700隻水鳥,水鳥的數量和種類都為歷年來最高,其中包括勺嘴鷸、黑臉琵鷺、小青腳鷸、大濱鷸等較為罕見的珍稀瀕危鳥類。此外,普通秧雞、羅紋鴨、小青腳鷸、黑嘴鷗等曾經在海南“消失”數年的鳥類,近些年來也陸續“回來”了。(記者孫慧)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