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亞市海棠區,赤田幹渠已經通水。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通訊員 呂清潤 攝
原題:南繁水利工程赤田幹渠竣工投用
整體項目建成後將全面提高南繁基地灌溉和防洪能力
11月14日,在三亞市海棠區落根田洋,南繁基地(樂東、三亞片)水利設施建設工程(以下簡稱南繁水利工程)赤田幹渠裏流水潺潺。周邊的瓜田裏,農民正在忙着澆灌、鋤草。赤田幹渠是南繁水利工程第一條正式竣工驗收的水渠,該項目整體完工後將全面提高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以下簡稱南繁基地)灌溉和防洪能力,袁隆平院士在世時擔心的南繁基地缺水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橫跨陵水、三亞、樂東三個市縣的南繁基地是我國重要的育種科研基地,全國近70%的農作物新品種都經過南繁。三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柯用春介紹,由於建設年代久遠,南繁基地部分水利設施已經落後破敗,需要進行重修改善。袁隆平院士在南繁基地工作時,一直希望能早日改善水利灌溉條件。
如今,袁隆平的這個願望即將實現。赤田幹渠屬於南繁水利工程第一條竣工驗收的水渠,為項目整體完工驗收打下了堅實基礎,另外17條水渠也已基本建成,將進行竣工驗收。
在赤田水渠現場,南繁水利工程建管部現場代表朱亞明告訴記者,南繁水利工程的建設者們都知道袁隆平很關心南繁基地缺水問題,晝夜輪班,爭取早日建成完工。
朱亞明説,南繁水利工程項目施工工地處於熱帶高效農業種植集中區域,用水需求特別緊迫。尤其是去年冬季,改造樂東片區的長茅西幹渠時正碰上農業灌溉高峰期,只有2個多月的集中施工時間,必須在2020年12月31日前通水。當時項目參建各方通過超常規手段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終於趕在當年12月30日順利完成渠道主體施工任務,具備了通水條件。
南繁水利工程建管部部長審紅平説,今年以來,南繁水利工程參建各方加大施工投入、科學組織施工,順利實現工程建設節點目標。該工程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施工中加強裸露部位臨時苫蓋,對生産廢水及時處理,對施工道路做好灑水降塵、水環保檢測等工作。此外,該工程全面實施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積極創建省“安全文明工地”,爭取省優質工程獎。(記者孫慧 通訊員呂青潤)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