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托、醫療有靠、住房有安——海南以“三保障”築牢民生底線暖民心 -新華網


教育有托、醫療有靠、住房有安——海南以“三保障”築牢民生底線暖民心

2025-11-25   16:58:07
來源:新華網
字體:

  一筆筆助學款悄然到賬,一項項醫保新政接連落地,一幢幢危房舊屋煥然一新,一座座供水工程通達鄉間村落——在海南,這些實實在在的民生變化,正匯聚成一股股暖流,托舉起越來越多家庭的日常安穩與未來希望。

三亞市崖州區北嶺村劉雄家庭收到三亞市紅十字會助農公益基金髮放的助學款項。

  種種可喜的變化,讓三亞市崖州區北嶺村的防止返貧監測戶劉雄終於舒展開緊鎖的眉頭。“有了這筆救助金,孩子們上學的支出壓力小多了。”收到三亞助農公益基金髮放的助學款項後,這位承擔四個孩子教育重擔的父親,語氣中透出許久未有的輕鬆。

  在海南,像劉雄這樣的家庭並非個例。通過圍繞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三保障”建立的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機制,海南正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有學上”到“上好學”,兜底築夢護成長

  面對“因學致貧”的現實難題,海南積極探索社會幫扶新機制,設立助農公益基金,精準填補政策盲區,努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機會。

  三亞市崖州區北嶺村劉雄家七口人,靠低保兜底,4個孩子的教育剛性支出是心頭重擔。即便已有教育補貼、團委及婦聯的資助,“因學致貧”的隱憂仍在。“孩子們將來要想有出息,唯有讀書。”劉雄的樸實期盼裏藏着對未來的焦慮。轉機來自三亞助農公益基金。北嶺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陳典梳理政策時發現,劉雄符合助農公益基金“3名及以上在讀學生經幫扶後仍存風險”的條件,隨即為4個孩子提交申請。經申請、評審和公示,助學款項很快發放到位。“孩子上學支出壓力緩解了。”劉雄心頭的擔憂總算減輕了不少。

  2025年春季,三亞安羅村的監測戶呂振松一家也收到了7000元助農公益救助金。這個同樣有4個孩子的家庭,僅2024年大女兒和二女兒的學費與住宿費就支出31480元,助學款如及時雨,直接緩解了家庭壓力。

  三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助農公益基金是拓展現行防返貧致貧幫扶政策邊界的創新舉措,已動員17家農業愛心企業捐贈資金75.8萬元,通過匯聚社會力量進一步強化幫扶成效。

三亞市海棠區灣坡片區危舊房改造項目施工現場。

  “看病難”到“有醫靠”,多重防線守安康

  海南正在打造“1+3+N”多層醫療保障體系,通過構建“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打出醫療保障組合拳,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堅決守住不發生因病返貧的底線。

  “海惠幫”省級多層次醫療救助項目,正是這一體系中溫暖而有力的補充。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成功為344名患者提供了及時救助,累計發放救助金額528.21萬元,有效避免了這些家庭因大額醫療支出而陷入返貧致貧困境。

  “海惠幫”並非孤立運作,而是與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有機銜接,專門針對經各類報銷後個人負擔仍然偏重的患者,實施精準兜底,這讓海南的醫保防線不僅有覆蓋廣度,更有保障深度。

  最新數據顯示,海南全省基本醫保參保人數已達952.37萬人,綜合參保率穩定在95%左右,全民醫保基礎不斷夯實。更讓人暖心的是,自2025年9月1日起,海南再次釋放政策紅利,將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兩病”患者在一級及以下醫療機構的門診用藥報銷比例,從60%提升至70%。這一調整意味着,更多慢性病患者的藥費負擔將進一步減輕,“日常吃藥”不再成為生活重擔。

  “憂居”到“優居”,民生底色更鮮亮

  海南通過建立健全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全力推進農村供水保障工程,不僅實現從“有得住”到“住得好”的轉變,更讓鄉村振興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2025年,海南計劃改造農村危房1446戶、實施農房抗震改造139戶,省級補助資金已全部下達各市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玲鎮的黃進友是住房保障政策的直接受益者。被識別為邊緣易致貧戶後,政府不僅幫他建起新房,孩子讀書還能享受特惠補貼,他還獲得了公益崗位,每月有800元的穩定補貼,讓一家人的生活明顯改善。

  農村飲水安全也在持續升級。三亞吉陽區安羅村安三小組村民董恩章再也不用為用水發愁:“以前水壓特別低,夏天洗菜洗澡都難。”如今,隨着安羅村供水改造項目完工,村裏不僅完成了供水管網改造,還鋪設管道26.68公里、安裝入戶水錶532套,不僅讓全村全面實現正常供水,也徹底解決了水壓不足、管道老化等長期困擾村民的問題。

  三亞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481個自然村、25萬餘人已實現供水保障全覆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基本達到100%,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達到了100%。

  除了住房和飲水,針對寄宿學生的“熱水關懷”也在持續落實。讓寄宿學生在校洗上熱水澡,是海南省2025年省級民生實事項目之一。海南省計劃為不少於100所寄宿制中小學校的5000間宿舍提供熱水洗浴供應,提高中小學生寄宿生活質量。文昌市琼文中學的熱水供應系統已基本建成並投入使用。該校負責人介紹,原有的熱水系統僅能儲存5立方米的水,對全校400多名住校學生來説十分緊張。

文昌市琼文中學學生宿舍熱水供應系統。

  與此同時,海口市教育局利用2025年暑期着力解決學生的“熱水之憂”,為14所公辦中小學的3516間宿舍配齊了熱水器,讓學生們用上方便、安全的熱水,寄宿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百姓身邊無小事。這些看得見、摸得着的變化,既彰顯了海南“不讓一個人掉隊”的民生溫度,更凸顯了精準幫扶與動態監測相結合的制度力量。如今,海南正以更紮實的舉措、更細緻的服務,持續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讓教育的希望、醫療的安心、住房的溫暖浸潤千家萬戶,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書寫着“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民生答卷。(張曉璐)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