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實驗田。
在琼海市“世界熱帶水果之窗”良苗繁育基地,經過太空環境“洗禮”的7個熱帶優異水果“太空種子”長勢良好。
這種利用空間育種的做法,發揮“誘變效率高、育種周期短、有益變異多”的優勢,正是海南加速種質資源創新步伐、實現熱帶優異水果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實踐。
“上天”又“入地”!作為我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和南繁核心區,海南始終牢記囑託、心繫“國之大者”,以政策為基、科技為翼、産業為脈,蹚出種業發展創新路。
政策築巢 鋪就創新發展“高速路”
制度創新是種業高質量發展的引擎。為此,海南不斷完善政策保障體系,為種業發展鋪就“高速路”。
2021年,海南將醫藥研發外包合同組織(CRO)模式,引入南繁育制種領域,構建南繁種業CRO全鏈條一體化服務體系,開啟了“你專注科研育種,我負責選地播種”的高效協作模式。
在CRO模式下,科研單位和企業可專注於核心育種工作,選地、播種、檢驗檢測、數據服務等環節交由第三方專業公司完成,海南農樂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仕明介紹:“我們在全省有2萬畝制種基地及300余&農業生産設備,可提供全環節機械化服務,目前已與30多家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該體系已整合12項專業服務,為200余家科研主體節省成本超億元,大幅提升育種效率。
政策保障力度持續加碼。2023年,《海南自由貿易港促進種業發展若干規定》&&,涵蓋種質資源利用、育種激勵等關鍵領域。2025年印發的《海南省支持種業高質量發展獎補資金管理實施細則》對“兩品一標”認證、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等符合條件的主體給予精準資金支持,為種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制度活力與資金動力。

2025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展覽現場展出的農作物種子AI光學色選機等産品。
科技賦能 激活種源創新“新動能”
科研是種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海南始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讓種業創新既扎根歷史積澱,又緊跟時代前沿。
在定安縣富文鎮九所種子博物館,形態各異的種子標本展示着植物世界的奧秘。在三亞的南繁實驗室,AI技術與傳統育種深度融合,正孕育着新的突破,讓育種效率實現質的飛躍。
去年4月,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面向全省廣泛徵集搭載種子項目,海南農樂南繁科技有限公司報送的6個品種、共500余克的南繁水稻種子成功入選,於當年9月搭載“實踐十九號”衛星奔赴太空。經過近14天的太空之旅,“實踐十九號”衛星順利返回,圓滿完成種質資源空間育種試驗。
在2025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上,智慧育種系統成為焦點。該系統借助無人機巡檢、傳感器監測和大數據分析,能精準獲取種子生長數據,提前篩選優良性狀種子,將育種周期大幅度縮短,已助力培育出多個適應不同環境的農作物新品種。

工作人員檢查大棚內“太空南繁水稻”長勢情況。
産業升級 打造全鏈發展“新樣板”
海南以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為核心載體,圍繞“種源+種業+種市”全鏈條布局,持續引進國內外優質種業及關聯企業、研發團隊,推動種業從科研端向産業端拓展,實現“育、繁、推、服”一體化發展。
龍頭企業的集聚效應持續凸顯。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落戶崖州灣科技城後,帶動9家種業相關優勢主體入駐。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注資40億元設立的國投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其控股的隆平生物技術(海南)有限公司研發出多個抗性優良産品,實現生物“芯片”技術國産替代。目前,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已集聚種業創新企業3100多家。
産業布局不斷向多領域、深層次拓展。東方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已簽約27個重點項目,構建起從種質資源保護、苗種繁育到成品養殖的完整産業鏈。海南匯裕農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採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周邊農戶參與養殖增收。
從三亞漁港依託漁業資源延伸種業産業鏈,到各市縣建成20多個功能完善的良種繁育基地;從傳統糧食作物育種,拓展到水産、熱帶果蔬等多個領域,海南已構建起“科研-繁育-加工-銷售”全産業鏈發展體系。

定安縣富文鎮九所種子博物館。
國際合作的廣度與深度持續深化。2025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吸引超2000名國內外嘉賓參會,達成多項國際合作項目,涵蓋種質資源交換、聯合育種等領域。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海南正以開放姿態探索國際種業合作新路徑,讓中國種業走向世界,也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經驗。
一粒種子,承載着國家糧食安全的希望;一片沃土,孕育着種業振興的未來。如今,海南在“向種圖強”的道路上步履鏗鏘,正以政策創新為引領、科技突破為支撐、産業升級為抓手,書寫着種業高質量發展的海南新篇章。(王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