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市三家鎮紅草村的鱷魚小鎮。新華網發
在海南省東方市三家鎮紅草村,村黨支部書記符立振望著鱷魚園中游動的鱷魚欣慰地説:“鱷魚産業讓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大家都吃上了‘鱷魚飯’,住上了‘鱷魚樓’。”他黝黑的臉上洋溢着笑容。這個曾經以傳統農耕為主的村莊,如今因鱷魚養殖而聞名,鱷魚存欄量佔全國三成,年産值突破億元。
紅草村的蛻變並非個例。行走在琼州大地,一個個特色産業村星羅棋佈:海口市永興鎮永德村的“火山荔枝王”帶動戶均增收4倍,三亞市吉陽區博後村的民宿集群年接待游客超百萬,儋州市木棠鎮鐵匠村300多戶黃花梨加工作坊年産值穩定在2億元以上,昌江黎族自治縣十月田鎮好清村萬餘畝鳳梨讓全村吃上“鳳梨飯”,澄邁縣橋頭鎮地瓜“明星村”沙土村遠近聞名......,這些“億元村”以特色産業為基礎,勾勒出海南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

施茶村的火山石斛産品展示廳裏,游客們正挑選伴手禮。新華網發
思辯求變:把“土特産”做成“大産業”
“我們村九成土地都是火山岩,種啥都難。”在海口市石山鎮施茶村的石斛種植基地,村黨支部書記洪義乾回憶起當初的困境。但是,火山岩富含礦物質,恰好適宜種植名貴中藥材石斛,引種石斛後,曾經的“發展短板”一躍成為“産業跳板”。
在海南,像施茶村這樣“點石成金”的案例還有不少,關鍵在於找準産業發展的切入點。三亞博後村的土地鹽鹼化嚴重,過去種莊稼僅夠糊口,現在依託毗鄰亞龍灣的區位優勢,發展鄉村民宿和生態旅游等特色産業。
昌江好清村過去以種植甘蔗為生,收入微薄,卻憑藉氣候好、光照足、雨水少的自然條件,引進香蕉鳳梨、芒果鳳梨、冬蜜鳳梨等新品種,探索推廣自然熟等高品質種植模式,走標準化、高品質的發展之路。全村種植鳳梨的農戶超過90%,種植面積1.4萬畝,2024年鳳梨總産值2.3億元,凈利潤1.1億元。
從石頭縫、鹽鹼地裏“長”出富民産業,求變是動力,觀念的轉變是關鍵。過去,守着肥沃的土地,過着窮日子。現在是敢闖敢試,危中求機,化劣勢為優勢,才能從無到有、實現彎道超車。

澄邁縣橋頭鎮沙土村的地瓜雕塑。新華網發
産業融合:讓“小産品”釋放“大能量”
産業要做大,單靠種植遠遠不夠。産業融合,可以讓億元村釋放更大的能量。
“我們是有‘身份證’的橋頭地瓜,一箱一碼,掃碼可溯源。”澄邁縣橋頭地瓜産銷協會副會長王永敢拿起包裝箱展示。當地不僅建立了集種植、管理、貯藏、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産銷模式,還為地瓜賦予了文化價值——建設地瓜博物館、文化館,舉辦地瓜文化節,開發“地瓜拿鐵”等特色産品,推動“互聯網+農業+旅游”融合發展。2021年,沙土村成功摘掉“貧困村”的帽子,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産業億元村”。
位於火山荔枝核心産區的海口永興鎮永德村持續打造“火山荔枝王”品牌,不僅讓荔枝樹變成了“搖錢樹”,更是讓火山岩成為“網紅打卡地”。大力發展“荔枝+文旅”,舉辦“荔枝花海農耕健康跑”,孵化91名鄉土主播,荔枝單價從每斤1至3元躍升至20元,2023年線上銷售額超2500萬元。規劃露營基地、主題民宿、機車驛站等項目,推動農業與潮流文化深度融合,不斷拓展“荔枝+”消費場景,推出“荔枝+鄉村旅游”“荔枝+民宿”“荔枝+農莊”等業態,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體驗消費。
這種持續發力的融合發展模式,打破了傳統農業的邊界,讓農民不僅能分享種養環節的收益,更能參與到加工、流通、旅游服務等産業鏈條的價值分配中。

在澄邁縣橋頭鎮沙土村,村民清理影響地瓜生長的雜草。新華網發
機制創新:從“單打獨鬥”到“抱團發展”
“企業免費提供鱷魚苗、飼料和技術指導,養成後再回收。”海南鱷珍鱷魚産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貴華介紹。東方紅草村的鱷魚産業採用“企業+基地+合作社+脫貧戶”模式,既降低了村民獨自養殖的風險,又保障了農民獲得穩定的收益。
類似的合作模式在海南遍地開花。澄邁沙土村通過地瓜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戶,實現標準化生産、品牌化經營。三亞博後村整合村集體資金、資産和資源,增強自身“造血”功能,還開設“博後共富學堂”,培養高素質農業人才。儋州鐵匠村從“人人會打鐵、戶戶有高爐”到“人人會手藝、家家有作坊”,黃花梨手工藝品賣到了日本和韓國。
強有力的組織引領和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將分散的農戶凝聚成發展共同體。正如三亞博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蘇少洪所言:“如今村民腰包鼓了、心氣齊了,村裏辦事一呼百應。”
産業興,則農民富;農民富,則鄉村穩。

博後村民宿集群夜景。新華網發
火山口下的施茶村持續做大做優做深火山石斛品牌,形成了從組培、育苗、種植到深加工、銷售、科研的全産業鏈,産業優勢愈發凸顯,火山石斛系列産品年銷售額超900萬元。今年年初,火山石斛系列産品首次出口東南亞,實現“出海”零突破。
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這些榮譽的獲得不僅是對施茶村過往成績的肯定,更是對施茶村未來發展的激勵。
從鱷魚游弋的紅草村,到荔枝飄香的永德村,從地瓜甘甜的沙土村,到石斛花開的施茶村……海南這些特色鮮明的“千萬村”“億元村”,正書寫着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打造和美鄉村“海南樣板”的精彩篇章。(王夢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