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會嘉賓在大會現場展示區了解海南自貿港建設情況。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霞 攝
原題:第十一屆世界自由區組織大會搭建合作平台,探索全球繁榮、貿易和可持續創新之路
在海南,與世界相遇
海風陣陣,吹拂進海南國際會展中心,連綿不絕。
10月10日,海南國際會展中心5號館內燈光璀璨。當天上午,第十一屆世界自由區組織大會在此拉開帷幕,會場同傳翻譯的播報聲中,大會主題“自由區:通向全球繁榮、貿易和可持續創新的大門”在中英文間切換,如同一聲聲誠摯的邀請。
會場座位上,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齊聚一堂,不同語言在這裡交織,碰撞出跨越洲際的對話。在三天的會期中,大會將舉辦超過30場高端論壇與平行會議,議題涵蓋數字經濟、綠色低碳、未來産業等前沿領域。而開幕式,正是這場思想盛宴的起點。
投資海南就是投資未來
8時30分,大會正式開始。電子屏幕上閃過海南的碧海藍天、現代化的産業園和繁忙的港口,吸引不少參會嘉賓一邊觀看,一邊舉起手機記錄。
“可以和大家相聚在美麗的海南,真的十分高興!”世界自由區組織主席穆罕默德·阿扎魯尼的話音剛落,掌聲便熱烈響起。他像一位老朋友,在現場分享道:“今年把大會放在海南是有其特殊意義的。這裡向大家展示了制度創新、綠色經濟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
此次大會選擇在海南舉辦,並非偶然。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高地,海南正以其獨特的政策優勢、區位條件與治理理念,成為全球自由區網絡中的重要節點。而此次大會,正是海南向世界傳遞出的一張“開放名片”。
“我們想要向海南自貿港學習,有人告訴我,海南自貿港的啟動在中國掀起了浪潮,這是一個‘顛覆性的項目’,因為它關乎未來。”在發言中, 世界自由區組織首席執行官薩米爾·哈姆魯尼特別提到了東道主海南。
全球視野下的海南角色,引人關注。就在大會開幕前一天,哥倫比亞阿勞霍·伊巴拉國際商務諮詢公司總裁馬丁·伊巴拉在海口參加了“全球自由區研究院”揭牌儀式,他非常期待在接下來的會期裏,“了解更多的海南經驗”。
一個更加開放的海南,正與世界同步跳動,共振出合作的無限機遇。
共創自由區美好明天
“此次大會不只是對話場合,更是一個平台,讓大家採取共同行動,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穆罕默德·阿扎魯尼提到,如今的 自由區,不再僅僅是貿易便利化機構,它們正促進着創新、可持續發展以及包容性的經濟增長。
何以見得?從貨物的中轉站,到新思想的孵化器,再到可持續合作的試驗田,自由區的創新和精神象徵,已然在全球經濟版圖中刻下獨特印記。
“自由區的角色在發生本質演變,正從‘貿易的推動者’轉變為‘更有韌性架構的構建者’。現代化的自由區是一個融合金融、物流、創新的生態系統。”世界投資會議執行董事會主席詹曉寧認為,對於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而言,自由區恰恰是各方 保持合作的關鍵節點。
在馬丁·伊巴拉看來,自由區如同一個個充滿活力的細胞,在世界經濟的肌體中不斷分裂、增殖,推動着全球貿易向着更加高效、綠色、包容的方向前進。“未來,自由區可以通過綠色能源、AI等新機制,不斷促進經濟發展。”
“我們相信自由區與商會之間能夠發揮互補作用,在投資、市場准入、貿易便利化以及商業支持等方面攜手合作,共同構建全球商業生態系統。”國際商會副秘書長霍爾格·賓曼在現場發出合作邀約。
交流、碰撞……透過大會,世界在此“相遇”,來自各地的參與代表們帶着各自對自由區發展的見解與期望,匯聚一起、相互 啟發,攜手共創自由區更加美好的明天。
伴隨着海風,從大海之南發出的合作之音,不斷傳向遠方!(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曉夢)









